繁体中文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佛交流 > 般若之门 > 佛化生活 > 在家学佛

善心善意

时间:2015-04-12 09:27:57  来源:  作者:
  我们都有远离痛苦,追求快乐的本能。肚子饿了,要吃东西,因为吃东西能够缓解饥饿带来的痛苦;心情不好时,会找人倾诉,因为倾诉能够解除我们内心的痛苦。所以,从身心上,我们都有离苦得乐的本能。
  我们也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触,做了一点点好事,内心就会很快乐,或者自己偷着乐;当我们心里面有善意、正面的想法时,我们也会有淡淡的喜悦与轻松。
  以上情况共同的基点是我们内心当中善恶想法是得到苦乐的原因。佛教中业果法则的两个原理能够对此做解释。
  第一,所有快乐和痛苦的果报,都是相应的善因和恶因所感得的,善因会得到快乐的果报,恶因则得到痛苦的果报。就好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种什么种子就收什么果实。
  第二,业的增长。《佛说稻芊经》中说因果分为两种:外因果与内因果,它们都会增长扩大。外因果的增长,比如一粒小小的稻种,春天种下去,慢慢就会长成一株稻子,到了秋季就会收获很多的稻谷,所谓“春播一粒种,秋收万颗籽”。内因果也就是业果,它也会增长、扩大,而且增长的程度是外因果无法相比的。最初即使只是种下微小的善因,将来也会感得极大的善果。
  我们有离苦得乐的本能,但我们不是能够时时保持快乐。当我们要去改变自己痛苦的状态时,首先要去改变我们的心理状态,让我们的心中所想由恶念转向善念,这样我们眼前的痛苦就会减轻一点,快乐就会得到一点。不断去转换,不断去增加正面的、善的力量,久而久之,行成正面的惯性作用,那么得到的快乐就源源不断。所以,这就是佛教讲的“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长”,通过这种方式来让我们快乐起来。
  同时,佛教也善于创造更容易让人启发善心的环境氛围。我们可以看到,在寺院里面,一群人在一起有学有修,听经闻法,精进办道,大家互相赞叹、互相尊重,法喜充满,寺院三宝地就是最好的造善业、改善生命的地方。虽然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有年纪大的,也有年龄小的,有出家众,也有在家众,彼此之间都亲如一家,和睦友善。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内心充满善意。内心和善了,就会散发出一种善业的力量,别人都能感受得到你的善心善意、善举善行。如此下去,和善的氛围就会越来越浓厚。这些都是大家发心的成就,只有大家共同发心造善业,凝聚善业,才能够有这样良善的环境氛围,自己也从中得到最大的受益。
  最重要的是,不仅着眼于自身的提升,同时还发心利益众生。因为自己与众生是息息相关的,自利与利他是一体。
随喜 随喜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下一篇:所谓佛缘,你是否拥有?

热门点击
  1. 一人,一路,一辈子!
  2. 远离心灵的疲惫
  3.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4. 四句话告诉你相处之道
  5. 人生,一场注定的远走
  6. 有缘而来,无缘而去
  7. 问 佛
  8. 心灵的七个境界
  9. 今生,只作最后一世!
  10. 轮 回
中国•常熟 兴福禅寺 地址:江苏省常熟市寺路街148号 苏ICP备14022119号-1
Tel: 0512-52844489 Fax: 0512-52859227 E-mail: csxingfutemple@qq.com
   技术支持:佛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