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大唐三藏圣教序》,原文:有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幼怀贞敏,早悟三空之心;长契神情,先苞四忍之行。
三空:依所执而分空为三种。即:(一)我空,又作人空。于五蕴之法强立主宰,称为我执;若推求色、受、想、行、识皆无自性,不见我体,称为我空。(二)法空,于五蕴之法计为实有,称为法执;若推求五蕴之法如幻如化,皆从缘生,无有自性,称为法空。 (三)俱空,我法二执既遣,能空之空亦除,空执两亡,契于本性,称为俱空。
四忍:指思益梵天所问经卷一之四忍法品所载之四种忍。忍,即菩萨之智于理予以忍可或安忍之义,亦即菩萨修行时,面对他人之侮辱、恼害等而不生嗔恨心,或遇苦难而不动摇信心。若能证悟此四忍之真理,则能超出毁犯禁戒之罪。
(一)无生法忍,谓忍可一切诸法自性空寂本来无生之理。
(二)无灭忍,谓忍可一切诸法本来不生亦不灭之理。
(三)因缘忍,谓忍可一切诸法皆由因缘所生,本来无自性之理。
(四)无住忍,谓忍可一切诸法本来无住之理,且心不住着而无异念相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