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佛交流 > 般若之门 > 佛教常识 > 寺院常识

这些词源于佛教(一)

时间:2014-06-15 12:31:49  来源:  作者:
  汉语发展史上,汉语大规模吸收外来语共有三次:一是战国时期,主要是匈奴、西域来源的词;二是魏晋至隋唐时期,主是梵语系统来源的佛教词语;三是明清时期,主要是来自西方语源的词。其中来自佛教的词是对汉语影响最大的一次。据梁启超先生统计,日本人所编的《佛教大辞典》共收佛教用语“三万五千余语”。完全可以这么说,没有佛教语言,就不能说中国话!
  两汉之际,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许多佛教典籍陆续被翻译成汉语。佛经本以梵文写成,当中有许多宗教术语和古印度的词汇。佛教的经籍被翻译成汉语后,这些外来语亦渐渐融入汉语之中,成为日常语汇的一部份。除了“菩萨”、“罗汉”、“夜叉”、“舍利”等词外,还有“恒河沙数”、“回头是岸”等成语。这些佛教语言逐渐与汉语相融摄,很多我们都郎朗在口却习焉不察,仅举其部分如下,估计够您大吃一惊了吧。
【刹那】梵语“Ksana”的音译。佛典中“刹那”指“时之极微者”,即非常短的时间。“刹那无常”、“刹那生灭”、“刹那三世”等也是佛教用语。现在人们还常用“一刹那”、“刹那间”等词。
【茉莉】梵语“Malika”的音译简称,是产于印度的一种花。佛经里最初翻译成“抹莉”。
【牛鬼蛇神】原为佛教用语,说的是阴间鬼卒、神人等,后成为固定成语,比喻邪恶丑陋之物。在“文革”一开始,《人民日报》发表了经陈伯达修改的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牛鬼蛇神”便成了所有被打倒的无辜受害者的统称。
【现身说法】佛教宣称释迦牟尼能显现出各种各样的形象,向不同的人讲说佛法,是为现身说法。后来指以亲身经历为例证,对人进行解说或劝导。现身的意思已经由显现人身变为亲身经历。
【抖擞】很难相象该词原是佛教头陀(dhata)的别称。所谓抖擞,就是僧人修持的一种苦行。修苦行的僧人,能断除对饮食、衣服、住处等贪著烦恼,就像去掉衣服上的灰尘一样。
【心无挂碍】挂碍即牵挂。原为佛教用语,指内心没有任何牵挂。玄奘所译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中有:“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开山】指在没庙的山上建寺院,本为佛教用语,后喻指开创一种行业或流派。
【群魔乱舞】据说佛祖释迦牟尼坐在菩提树下冥思苦索的时候,魔王波旬率领众魔千方百计地来捣乱、搔扰。佛祖不为所动,魔王只好率领群魔退去。这一传说说明:要想达到觉悟的境界,必须战胜来自内心的贪欲,也必须战胜来自外界的各种诱惑。
【魔】“魔”是梵语“Mara”的音译简称。汉语本没有“魔”字,开始翻译佛典时,人们只好借用 “磨”字来表示。“魔”的本义是扰乱、破坏、障碍,指一切烦恼、疑惑、迷恋等妨碍修行的心理活动。后来,产生了一批由“魔”构成的词:魔王、魔鬼、魔界、魔宫、魔道、魔戒、魔力、魔掌、魔障、魔术、魔方,甚至还有食品魔芋等等。
【大彻大悟】彻底的觉悟,亦即完全证到“不生不灭”的真如实相,属于大菩萨的境界。现在连我们凡人也可以使用了这个词了。
随喜 随喜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六种信佛的层次
下一篇:看破红尘才能学佛?

热门点击
  1. 华严本山
  2. 佛教节日知多少
  3. 如何参访寺院
  4. 拜佛功德及礼仪示意图
  5. 烧香拜佛未必是修行
  6. 学佛必知的三大基础
  7. 学佛从合掌皈依开始
  8. 拜佛姿势的含义与意义
  9. 认识寺庙庵堂
  10. 禅堂为何叫“选佛场”
中国•常熟 兴福禅寺 地址:江苏省常熟市寺路街148号 苏ICP备14022119号-1
Tel: 0512-52844489 Fax: 0512-52859227 E-mail: csxingfutemple@qq.com
   技术支持:佛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