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行,系佛经体裁之一,像当今的散文一样不限字数和韵律而连续缀辑,与偈颂相对称。
【经文】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这是总答。凡是具有丈夫气概的佛陀的弟子,不分性别都称做善男子。善男子就代表清净善法的行持者,不是单指性别上的男人。众生平等包括男女平等、老幼平等、尊卑平等。所谓丈夫气概,即正直无私,一切为公,能够勤学佛法,勤修解脱。无量百千万亿众生代表无边无际的众生,包括九界众生,其中五趣众生苦恼最重。
什么叫苦恼?“苦”即身体受到逼迫、束缚,不自在叫“苦”;“恼”即内心感到忧虑、悲戚、苦闷、烦恼称为“恼”。这些在众生境界都是解不开的。在座各位各有各的忧虑,各有各的苦恼。
五趣众生中最苦的是三恶道众生。地狱有八寒八热,刀山剑树之苦,无间地狱就更不必说;饿鬼受饥饿逼迫之苦;畜生受鞭打杀戮之苦。
人有生老病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一切无常五取蕴苦等。人生是苦多乐少,虽然有乐,实际此乐都不是真正的快乐,乐极生悲,不是彻底的快乐。
生老病死之苦,不说也都能体会得深切,尤其是上年纪的人。
怨憎会苦就是怨家仇敌常见面,不说怨家仇敌,就是平时有点语言矛盾的人见到了都互相烦恼。
爱别离苦,即一家团圆固然好,但没有一辈子都团圆的,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花不常开,月不常圆。
求不得苦,求名求利求生活,每天开门就要油盐柴米等,为名为利争斗得不可开交,甚至是你死我活、不共戴天。
一切无常五取蕴苦,人从出生一直到死,身体都在不停地变化,人的细胞分分秒秒都在新陈代谢。天天见面不觉得,若是一年半载后再见面就觉得变了,这就是无常之苦。人生是八苦交加的,依佛经讲,苦还有很多很多。
天趣共有二十八天,欲界有六欲天,色界有十八天,无色界有四天,共二十八天。
三界中天人最享福,人间帝王最享福,但是与天人相比差得就太远啦,歌舞伎乐、资具无缺,没有操心的事。天人仍有福尽时,到时“五衰相”现前,头上花冠枯萎、天衣污垢、腋下出汗、身体臭秽、内心烦恼不乐本座,这时所有眷属全都远离,恐慌恚恼,苦不堪言。
色界难免有自然灾害,依佛经讲,地球是成住坏空的,到地球末年时,世界上将出现水灾、火灾、风灾等。地球毁灭时,欲界至色界,火烧初禅天,水淹二禅天,风刮三禅天,四禅天以上虽可以避免这些,但是定力消失后仍会堕落生死,受诸苦恼,无有边际。
佛在这里就指出,以上各界众生受诸苦恼时,应多念观世音菩萨。因此佛说,“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一心”即恭敬、虔诚、一心不乱。“一心”分为“事一心”和“理一心”。“事一心”就是持诵名号,虔诚礼拜;“理一心”,是在称诵名号时达到息诸虚妄分别,不执着我在念和菩萨是我所念,消灭“能”、“所”分别,遣除虚妄,开启智慧,冥证诸法法性。念观世音菩萨也就达到念你自性的菩萨,逐步恢复你自心佛性,称“理一心”。
在念观世音菩萨时,观世音菩萨同时就观察到你的音声而寻声救度,你就可解脱这些苦恼。这说明观世音菩萨的功德,也就是观世音菩萨具足无量的威力。从历史到现在,从中国到其它国家,这类感应事例很多。如当年孙中山到普陀山,当时他的随从很多,有军舰舰长和胡汉民等官员陪同,走到普济寺时,他发现上空有很多奇景:有楼台亭阁,奇特花木,两边有几十个罗汉相的圣僧,中间有一个大圆轮(大光环)正在旋转。当时他感到很诧异,还以为是自己神经虚弱,是眼花瞭乱,但是他回忆起来又是清清楚楚的,便问胡汉民等人,他们都说没见到,只有他一人看见了。后来他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游普陀山志奇》。他在一些著作中就曾指出,“佛法可纠科学之偏”、“佛法可补法律之不足”、“佛法与政治相辅相成,并行不悖”等,能够阐发这些治国良策,就说明孙中山先生具有大善根。
下面别解,称诵观世音菩萨名号可“免七难”:一水难,二火难,三在黑风难,四刀杖难,五罗刹难,六杻械枷锁难,七怨贼难。
【经文】“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号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
这段说,遇到火灾时,你若能持诵观世音菩萨圣号,火就可以熄灭,你也能免去灾难。这有二种解释,一个是,你若真正诚恳持诵观世音菩萨名号,不会遇火灾,能够避免;二是从法义方面讲,能够消除引发火灾的因。
什么能引生火灾呢?内因就是瞋恨之火,外感就是果报之火。故佛经里讲火有三种,就是果报火、烦恼火和恶业火。一般的火称果报火,果报火都是由于内心的火引生的,由烦恼火感得业障火,于是引生果报火。
寒山大士诗云:
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
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
《华严经》里有云:
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
这就说明内心的瞋火之害。学佛的人,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消灭瞋恚,对人慈悲、憨厚,就能以清凉之水灭除烦恼之火,就不易感得果报火。在《金刚经》里记载有须菩提长老的话:“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德行低劣的人、最下品的人,是骂别人、打别人的人。我们要学做最高尚的人、有品行的人,要有菩萨的心胸,消灭瞋恨之火。在这方面应老实用功,能做到无瞋是很了不起的。
祖师言:
面上无瞋供养具,口内无瞋吐妙香,
心内无瞋是真宝,无瞋无染是真常。
脸上无瞋你就能方便别人,具足福德了,自然就受供养,不愁衣食住行。说话干净,不造口业,没有瞋恨,语言都是香的,有似莲花的香气,能给别人柔和香洁的感受。心里没有瞋恨就能契合如来法性,即是“真宝”。既没有瞋恨又没有染污就是真正的佛性、真正的法性、真正的涅槃性,这是永远不变的,故名真常。
什么是真出家、真持戒呢?六祖大师教诲:无瞋即是戒,心净即出家。
能做到没有瞋恨,一切戒都能守住,无瞋就不会损恼众生,就不做恶事,就能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就是持戒。心净就是出家,你们居士心净就是在家的出家。《维摩诘经》里讲,有身出家心也出家,有身出家而心不出家,有心出家身不出家,有身心都不出家这四种出家相。当然真正的出家就是身心都出家。你能身不出家而心出家,保持内心清净,也是出家,是出三界火宅这个家。
能念观世音菩萨圣号,修慈悲心,就能避免火灾。因为观世音菩萨之心是智慧心、慈悲心,其一切行都是方便行。一方面持诵,一方面要体会观世音菩萨的功德和精神,就可以消灭内心受火灾的因,不会感果报火的灾难,即使遇到了也可以避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