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佛交流 > 般若之门 > 佛教常识 > 寺院常识

释迦牟尼成道日与腊八粥的由来

时间:2015-01-28 10:55:47  来源:  作者:
  一、释迦牟尼与腊八粥
  释迦牟尼佛,生于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出生的年代正值我国春秋时期。本是一国的王太子,后因分别看到了老人、病人和死人,顿时觉得人命无常,想到人纵然活到高寿八、九十岁,荣华富贵也是如同过眼烟云,转瞬即逝。
  于是,出家修行,经历了雪山修习六年苦行,每天只吃一麻一麦,饿得不成人形,到后来已是衣杉褴履,瘦骨嶙峋。最终认为这种苦行并不是究竟解脱的办法,于是接受了一个牧羊女用杂米和着羊奶熬成的奶粥,恢复了体力,这就是我们后世腊八粥的由来。恢复体力后,太子便找到一颗菩提树座下来结草打坐,并发誓愿,如果我不成正觉,绝不起此坐。
  果然他在几天内陆续证得了宿命通、天眼通、他心通等六种神通。这也惹得魔王波旬极大的不安,他先用魔军威吓,看到不成,又来软的派出他的三个妖艳的女儿前去诱惑佛但也不奏效。最终,太子在第七天的早晨看到初升的太阳而大彻大悟成就觉行圆满的佛陀。释迦成佛后,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在他八十一岁那年,于娑罗树下示寂入灭。
  二、腊八节的起源及其文化蕴含
  古印度人为了不忘佛陀成道以前所受的六年苦难,也为了纪念佛陀在农历的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吃杂拌粥作为纪念,所以说腊八节是从古印度传入中国的,腊八也就成了佛陀的成道日。
  我国最早提倡吃腊八粥在汉朝时,每年农历十二月必定要举行年终腊祭,因此农历的十二月又叫“腊月”或者“蜡月”。在腊月初八日所煮的粥,就取名叫“腊八粥”。
  不过到了清朝,满族皇帝过腊八节完全只是为了喜悦祥和了,所以每年到了腊月初八北京雍和宫内都会十分热闹,寺中的喇嘛要从腊月初一这一天就开始张罗搭棚垒灶,要事先在后面的万福楼前及其他地点支好六口大锅,等到腊月初七黎明时,就要往大锅里放好各色作料,对上泉水,一直熬,并且在熬粥时,寺中喇嘛还要同时念经祈福,祝福信众都能同沾佛祖成道的法喜,并蒙佛加持而福慧增长,消灾免难。
  同时各寺庙都会在这天举行法会,称为佛陀成道法会或腊八粥会法来纪念佛陀悟道成佛,我国佛教徒在这一天用米和果物煮成粥来供佛,称为腊八粥。并将腊八粥施舍给善男信女百姓,后来逐渐演变成为民间习俗。
  “腊八粥”又叫佛粥、福寿粥、五味粥和七宝粥。据《辞海》“腊八粥”条中云:“十二月八日为释迦牟尼佛成道日,故寺院取香谷及果实造粥以供佛。其后民间亦相沿成俗。”
  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广东地区已不多见。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
  逢此佛陀成道吉日,如能吃素行善,读经拜忏,放生,念佛,持五戒,行十善,必蒙佛力加持,消除无边业障,累积无量福德!
  三、腊八节的精神实质是感恩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接受了牧羊女的供养,恢复了精神和体力,获得了觉悟,佛教在兴盛之后,也将这种感恩回报给社会,佛教的精神是大慈大悲,要普度众生,解救一切众生的苦难。并且,不仅佛教如此,基督教也是一样。基督教的感恩节thanks giving day,也是感谢基督赐给人们的幸福和食粮,并把这种感恩心情加以推广,来感谢别人对我们的成就。佛教与基督教都提倡感恩,都主张“活在感恩的世界里”。如今,吃腊八粥也成为人们增进友谊、融洽人际关系、建构和谐社会的一种形式。
  然而,让人略感遗憾的是,由于一些历史原因,腊八节目前还远不如一些西方节日那样普遍和流行。但是,我相信,随着我们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随着人们精神生活水准的提高,蕴含着丰厚的传统文化内涵的腊八节,一定会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接受和推广。
随喜 随喜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相信轮回是确实的吗?
下一篇:佛教崇拜神鬼吗?

热门点击
  1. 华严本山
  2. 佛教节日知多少
  3. 如何参访寺院
  4. 拜佛功德及礼仪示意图
  5. 烧香拜佛未必是修行
  6. 学佛必知的三大基础
  7. 学佛从合掌皈依开始
  8. 拜佛姿势的含义与意义
  9. 认识寺庙庵堂
  10. 禅堂为何叫“选佛场”
中国•常熟 兴福禅寺 地址:江苏省常熟市寺路街148号 苏ICP备14022119号-1
Tel: 0512-52844489 Fax: 0512-52859227 E-mail: csxingfutemple@qq.com
   技术支持:佛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