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佛交流 > 般若之门 > 佛教常识 > 寺院常识

四种感应 四种救度

时间:2015-08-01 08:58:33  来源:  作者:
  有因必果,有感必应,乃天然之理。
  弥陀发愿是因,属于感;众生念佛是果,属于应。
  众生念佛是因,属于感;弥陀救度是果,属于应。
然而,或有一向念佛,而全无感应;这并非全无感应,须知感应大略分为四种:
  一、显感显应:有念佛,亦有明显感应,自己感觉得到。
  二、显感冥应:有念佛,而感应在暗中,自己觉察不到。
  三、冥感显应:以前或过去世曾经念佛,现在虽没念,而遇事逢缘,明显感觉弥陀加被。
  四、冥感冥应:以前或过去世曾经念佛,现在虽没念,而遇事逢缘,暗中蒙受弥陀加被。
  众生根性、业缘各异,因此佛之应机亦自不同。故不论显应冥应,皆是佛之方便,以此引导众生藉境发心,趋入菩提,使其彻底离苦得乐。
  由此四种感应可以看出弥陀救度、利益众生,有顺度、逆度、显度、隐度的不同。
  一、顺度:求疾得痊,所求遂意。
  二、逆度:求寿反夭,所求不遂。
  三、显度:因念佛故,或得弥陀现身,圣众垂护。
  四、隐度:因念佛故,或得人事凑合,机缘相助。
  能知以上感应之理,则理明信深,即使遇到任何恶缘逆境,也能当下了然无惑,而生欢喜感恩之心。
  虽然感应是因果之事相,但佛教不以感应为目的,乃以此感应之事相,知佛说之真实,而起信心、念弥陀、生极乐。否则,但以感应为目的,只要有感应就信,若不知佛理,不分邪正,则容易走火入魔,或误信外道邪教;欲求超升,反更沉沦。是故,感应不可执着,不可妄求。
随喜 随喜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常说的四大部洲是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热门点击
  1. 华严本山
  2. 如何参访寺院
  3. 佛教节日知多少
  4. 拜佛功德及礼仪示意图
  5. 烧香拜佛未必是修行
  6. 学佛必知的三大基础
  7. 学佛从合掌皈依开始
  8. 拜佛姿势的含义与意义
  9. 认识寺庙庵堂
  10. 禅堂为何叫“选佛场”
中国•常熟 兴福禅寺 地址:江苏省常熟市寺路街148号 苏ICP备14022119号-1
Tel: 0512-52844489 Fax: 0512-52859227 E-mail: csxingfutemple@qq.com
   技术支持:佛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