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的学问和做事通常都要按部就班、一环套一环地学习和开展,佛法的学修也是如此,要依循次第,不能盲目地学修。在弄清楚学修佛法的次第之后,还要知道究竟修行要如何修、有什么方法。如果我们没有获得这些修道的善巧方便,那么佛法也很难学好、很难修好。
譬如打坐要有方法,才能入三摩地;念佛要有方法,才能一心不乱;念经要有方法,才能破迷开悟;看经也要有方法,才能够领悟经中的内涵。也就是说,世间做任何一件事都是有方法的,怎么做人、怎么做事都是有方法的。八万四千法门,就是八万四千条路、八万四千种方法,这些方法都是让我们能够快速、有效地将这颗心纳入到佛法的轨道上去。如果我们在面对种种境界时,内心不能做到了了分明,没有很强的觉察力、念知力、判断力,就是脱离了佛法的轨道,没有真正同佛法相应,就说明自己的修行还不得要领。
一些人会把自己的习惯性行为当成善巧方便,自己喜欢这么去做,习惯这么去做,然后就认为这样做有利于修道。这往往是错觉。人的习惯跟人的行为有关系,人的行为跟人的起心动念有关系,人平常的起心动念往往是跟烦恼相应的,而习惯性的行为慢慢会成为一个人的性格,比如有些人喜欢静,有些人喜欢动,有些人喜欢看书,有些人喜欢拜佛,有些人喜欢打坐等等,这些会变成一种习性,成为一种执着,往往就失去正念正知和缘起智慧。
因此,正确的修学方法是:一方面学习相关经典和过去祖师大德的开示,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要寻求和依靠现在的良师益友。在良师益友的指导和辅助下学修,就易于超越自己的无明习气,保证正确、系统、稳速地学修进步。如《大般涅槃经》说:“深自知见行不具足,不具足故求近善友,近善友故乐咨未闻,闻已乐受,受已乐善思惟,善思惟已能如法住,如法住故增长善法,增善法故终不覆没,是名为住。……云何为住?常乐睹见善光明故,以是因缘若佛出世若不出世,如是等人终不造恶,是名为住,如低弥鱼乐见光明,不沈不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