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佛交流 > 般若之门 > 佛教常识 > 寺院常识

玄奘大师从西天取来的真经,到底是些什么经?

时间:2016-08-30 08:27:55  来源:  作者:
《西游记》和《大唐玄奘》都出现过一句话,就是玄奘要“求取真经”。只不过,电视剧、电影都没有说清楚,这个“真经”到底是什么?
佛教的“经”是什么?
  佛教有非常多的“经”,但是佛教的经典,却不止是“经”。佛教的经典,通常可以分为三大类,即——经、律、论。
  经,一般指释迦牟尼佛所讲,或者由某个大菩萨所讲、经由佛认可的内容。比如《金刚经》、《楞严经》、《心经》,就都是经。
  律,记录佛陀所制定的戒律,以及制定戒律的原因。
  论,是历代高僧对佛经的解释,或者对某个佛学观点的系统哲学论述。比如常见的《大乘起信论》、《中论》、《菩提道次第广论》等。
  经、律、论,合称“三藏”。三藏经典十分浩瀚。在佛教中,如果某位僧人对经、律、论都很精通,是非常了不起的,就被称作“三藏法师”。玄奘法师,就是一位三藏都通的法师。
 
  玄奘法师口中所说的“真经”,其实是泛指,强调佛教的梵文经典,经、律、论三藏都包含在内。
佛教的分类标准
  佛教的分类标准有很多。若按照传播途径,可分为南传、汉传、藏传;按照修行特点,则可分为禅宗、净土宗、密宗等。
  但是以上分类,容易给人带来误解,会把佛教人为割裂、对立。常有人问:“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都属于佛教吗”?
  还有一种分类方法,可以避免误解、比较清晰明了——那就是按照佛教思想划分。佛教思想是出了名的缜密,它有自己体系完整的世界观、方法论与价值观。
  按照思想的角度分类,佛教中有大乘、二乘(即小乘)两派。大乘以“无所得”为宗旨,故曰解脱;二乘以“成果”为目的,故曰执著。再细则又可分为四类,小乘有两个,一切有部和经量部;大乘有两个,中观思想和唯识思想。
  汉传佛教、藏传佛教都是大乘佛教,所以汉传、藏传,都属于中观或唯识的思想。汉藏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修行的方式上;禅宗、净土的区别,也主要在修行方式上。大家都是大乘佛法,都跳不出中观和唯识的思想。
真经到底是什么?
  在电影《大唐玄奘》中,玄奘法师见到那烂陀寺方丈戒贤法师的时候,戒贤法师问他:“你来做什么?”玄奘回答“我来向您学习《瑜伽师地论》。”戒贤法师,是当时印度佛教领袖,唯识学大师,已经一百二十多岁了。
  这个《瑜伽师地论》,就是玄奘法师取来的重要的真经之一。而《瑜伽师地论》,是属于唯识思想的核心经典。
  从汉末开始,早在玄奘法师之前,佛教已经传入中国,但是当时传入的经典并不完整,翻译者的水平也参差不齐。所以几百年后的隋唐之间,中国佛教界活跃着众多不同的思想。对于一些重要的问题,没有权威统一的答案;宗派之间争辩,常无有定论。
  玄奘法师很想知道正确答案到底是什么。既然在中国得不到答案,便只好去印度寻找。这就是他西天取经的原因。
  当时印度的佛学界,正是唯识宗思想的天下。所以唐玄奘去印度取经,取的主要是唯识宗经典。他回国后翻译的经典,也以唯识宗为主。除了《瑜伽师地论》,还有《唯识三十颂》、《成唯识论》等。
玄奘为什么弘扬唯识宗?
  第一,唯识宗特别强调名相的讨论界定。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唯识宗很重视名词解释,每一个佛学术语都解释的清楚明晰,大家讨论起来,自然不会有误解。所以唯识宗也叫“法相”宗。
  第二,唯识宗建立了修学次第,并给出修学次第的标准。你在一年级需要学什么、考试考什么?二年级如何三年级如何?唯识宗都有标准。
随喜 随喜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为什么中国人特别看重《金刚经》?
下一篇:返回列表

热门点击
  1. 华严本山
  2. 如何参访寺院
  3. 拜佛功德及礼仪示意图
  4. 佛教节日知多少
  5. 认识寺庙庵堂
  6. 烧香拜佛未必是修行
  7. 拜佛姿势的含义与意义
  8. 学佛必知的三大基础
  9. 佛陀与神有什么区别
  10. 学佛从合掌皈依开始
中国•常熟 兴福禅寺 地址:江苏省常熟市寺路街148号 苏ICP备14022119号-1
Tel: 0512-52844489 Fax: 0512-52859227 E-mail: csxingfutemple@qq.com
   技术支持:佛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