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前与佛坛一般有五供(一香炉、二烛台、二花瓶)。佛经中常以涂香、花鬘、净水、烧香、饮食、燃灯六种供养分别比喻持戒、布施、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的功用。
拈香一炷,藉由非空非有的烟形与可安神定神的香味,传递心中那份敬意与追思。通过烧香来摄持身心,使内心清净、虔诚,息止心中的贪瞋痴,引发出人人本有的妙有心香,就能通达人的信心于佛,犹如佛之使者。燃灯或蜡烛放出光明,喻指般若智慧,可成就自利利他的菩萨行。
佛教徒修习戒、定、慧三学,则能成就戒香、定香、慧香,此乃无漏之真香,可普熏十方。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可表述五分法身之理。
慧能大师开示自性五分法身香。
一、戒香: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瞋、无劫害,名戒香。
二、定香:亲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临于各种境相而自心不乱)。
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着,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自性慧心明朗,没有私心、愚痴等种种无明的障碍,始终以慧心照破无明,观照自性,不造诸恶,广修众善,且在修善之时心中亦无执着与挂碍)。
四、解脱香: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万缘放下,不仅放下恶,而且连善也放下,心性了无挂碍,空净自然)。
五、解脱知见香: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自心达到无所攀缘的境界,其后也不能一味沉守在空净自在中,须要广学多闻,与外部的人与物交融合和,渐渐臻于无人无我之境,直至自性不易)。这五种香皆为法身香,在自己身心之中,不要向身心之外去求取。
依佛陀的教导,才能得到真实的遍满十方的清净之香。许多人由于赞佛功德及虔诚诵经,感得口中及身上出香味。
现今一般人用香,皆不解用香之意,常一次点一大把,而且大都不注重用香的品质,所点的大部份都是添加大量化学香料的香,此种香类似蚊香,不但有碍身体健康,且以此种香熏佛熏自己与他人,更如何谈礼佛诚心呢?正因香是代表礼佛的最高敬意,故燃一炷好香能透过鼻根嗅闻,令有形的烟霭激活人内在心灵的诚心与智能,细细观照,久久熏陶,安神定神、开发灵性。若修学静坐禅定的行者,更可藉由香的助缘,镇静心神,理气调中,帮助行气,则诸根集摄,可正念入禅定,得智能解脱证佛果。如《楞严经》记载香严童子因闻沉水香而证得阿罗汉果,由此可见拈香礼佛的殊胜真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