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佛交流 > 般若之门 > 佛教常识 > 寺院常识

《金刚经》与福慧自在(二)

时间:2014-09-29 09:19:18  来源:  作者:
  前面我们讲到《金刚经》里有一位长者叫作“给孤独”,是一位非常有钱的人,他把财产供养三宝、救济贫穷,对于鳏寡孤独、无依无靠,以及贫苦急难的人给予救济,这才是真正有福报的人。
  把自己和自己家庭的福报和许多人共同分享,等于是把自己的福报储存在银行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储存到“无尽藏”。假如你只有一百块钱,但是你说:“我没有特定的对象,这一百块钱,谁需要它,我就给谁,帮他一点忙。”用这种心态布施的功德,就叫作“无尽的功德”,就是“无尽藏”,为什么?因为没有特定的对象,一切的人、所有的人都是他布施的对象,虽然只有一百块,也许帮助了一个人,但是功德却是无穷无尽的。像这样没有一定对象地帮助度化众生,这就是无尽的功德,也就在是度无量的众生。
  2.守财、享受、弄权、挥霍无度、损人利己,乃是无福。
  有钱舍不得用,也不知道怎么用,是“守财奴”。守财奴的享受就是今天看一看帐户里有多少钱,明天看一看仓库里有多少财物,只知欣赏自己的财富,甚至对自己的儿女、对家里的人都很吝啬。赚了钱却不懂得善用财富,只知道一直累积在那里,这是没有福报的人。
  曾经有一位富翁告诉我一段话,很有意思,也很有哲理。
  他说:“法师,你知道我们有钱的人,有的是什么?”
  我说:“有的是钱啊!”
  他说:“不是,我告诉你,我们有的是零。”
  我说:“什么意思?”
  他说:“财产增加时,表示又增加了一位数,就是多了一个圈圈,也就是一个零。财产减少时,是少了一位数,也就是少了一个零。增加时,增加一个零,减少时,减少一个零。”然后,他又说:“有钱的人,多半他自己是没有钱的,都是在公司里用钱,我身上没有钱,所以,有钱的人是没有钱的。”
  我说:“那有钱有什么意思?”
  他说:“可以玩零字游戏,这太有意思了。”
  我说:“既然知道是零,那你就应该好好做好事。”
  他说:“是,但是往往身不由己、心不由己。钱是我的,可是我要用它时,却不简单,不是我要用钱就可以用得到。所以,法师,我很羡慕你,没有钱,正好。”
  可能很多有钱的人也有这种感受,有钱,要能受你支配,如果不能支配,这些钱等于不是你的。
  不过,也有很多有钱人非常节省。我认识一位有钱的居士,他非常节省,有一次我看到他早上起来泡红茶加生姜片,还特别关照他太太:“泡完的生姜要用保鲜膜包起来,还可以吃。”
  我问他:“你怎么连这一点点生姜也吝啬?”
  他说:“法师,我不是吝啬。钱不是我的,是大家赚的,是员工以及和公司相关的所有客户共同赚的。我的钱不能随便乱用,如果随便乱用,就对不起他们。我把钱省下来,因此到现我才有能力来护持三宝、供养法师,请你来替我做我说:“那有钱有什么意思?”
  他说:“可以玩零字游戏,这太有意思了。”
  我说:“既然知道是零,那你就应该好好做好事。”
  他说:“是,但是往往身不由己、心不由己。钱是我的,可是我要用它时,却不简单,不是我要用钱就可以用得到。所以,法师,我很羡慕你,没有钱,正好。”
  可能很多有钱的人也有这种感受,有钱,要能受你支配,如果不能支配,这些钱等于不是你的。
  不过,也有很多有钱人非常节省。我认识一位有钱的居士,他非常节省,有一次我看到他早上起来泡红茶加生姜片,还特别关照他太太:“泡完的生姜要用保鲜膜包起来,还可以吃。”
  我问他:“你怎么连这一点点生姜也吝啬?”
  他说:“法师,我不是吝啬。钱不是我的,是大家赚的,是员工以及和公司相关的所有客户共同赚的。我的钱不能随便乱用,如果随便乱用,就对不起他们。我把钱省下来,因此到现我才有能力来护持三宝、供养法师,请, 你来替我做好事。”
  另外还有一个人,他不是亿万富翁,但至少是千万以上的富翁了,有一次他来寺里,我问他:“今天你怎么来的?”
  他说:“坐公车来的。”
  我说:“你的车子怎么了?”
  他说:“今天为了到寺里来,所以我把开车的汽油钱省下来,买一篮水果来供佛。”
  我就说:“那干脆把车子卖掉,从此以后天天坐公车就好了。”
  他说:“法师,你错了,平常我要赶路、赶时间,今天是我的休假日,我没有事,反正是到寺里来,迟到一点、早到一点都没有关系,我不赶时间。还有,平时如果我不搭汽车去开会的话,有时候人家还不让我进门哩!”
  这位居士的想法和作法,使我很感动。
  和财富一样能够发挥影响他人功能的,便是权力。有权的人登高一呼就能万山相应,一个人讲一句话就能使千万人得到利益,这是种福。
  俗话说“人在公门好行善”,很多清官两袖清风,没有钱,但是能够做好事,能够争取到好的方案,对我们的国家、社会人民有益,即使个人两袖清风,却能积累无量的功德。
  相反地,权力也可以害人,就像刀一样,刀能杀人,也能救人;医生用刀是救人,屠夫用刀是杀人、杀牲。所以,弄权是损福的事,损人利己,是最没有福的人。许多人眼前的福来自于损人而利己,表面上看起来好像自己占了便宜,得到好处,实际上,自己的损失更大。这是从因果观念来看,从社会互通有无的观点来看。
  3.福报当与品德相应。
  《金刚经》中“福德”二字连用者达十六次,单用“福”字者六次。“福”一定要有“德”,有福而没有德,不是真福。德就是道德、品德的意思,福德即是功德,也就是《金刚经》中所强调的布施、忍辱、持戒三大项目。
  布施之中以法布施的功德最大,持戒和忍辱也都跟布施相关,持五戒又叫作“五大施”,是五种大布施,忍辱是为了利他,是菩萨行,实际上也与布施相通。
  俗话说“给他鱼吃,不如教他捕鱼”,也就是教对方学会打鱼、结网的技术。因为别人给的鱼,是会吃完的,吃完就没有了。如果教会他结网的技术、打鱼的工夫,他便永远有鱼可吃,永远可以生活下去。
  法布施所指的“法”就是观念、知识或用来生活的方法,也就是修行的观念和修行的方法。所谓“修行”,大家不要把它想象得太抽象、太玄妙。修行,就是修理、修正或修改我们“身、口、意”三种行为。换句话说,身体的行为、心理的行为和语言的行为,以佛法的观念和标准做为依据来修正、修改、修理,就叫作修行。因此,我们在任何时间都可以修行,并不一定是打坐、念经、敲木鱼才算修行。
  譬如说,你一不小心粗言粗语骂了人,心里马上想到:“我刚刚听了《金刚经》,我怎么骂人?”这就是修行,因为你能马上警觉到自己出言不逊,警觉自己口德不良要改过,这就是修行。所以,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都可以修行。
  二、智慧的定义是:当做的事要恰到好处地去做,当说的话要适如其份地说。
  1.世俗的智慧:
  世俗的智慧指世间的种种知识、学问、观念、技术、慎思明辨,以及我们突然间心灵福至的发现。
  2.出世的智慧:
  出世的智慧,是小乘的智慧,是自了、自解脱。洞察一切现象,无非因缘生灭、因果流转,实证一切现象无非无常、苦、空,所以厌离一切现象。
  虽然说造了因一定会有果,所以有人希望透过努力得到好结果,而且得到结果以后,还更加一层努力,希望有更好的结果在后面。可是,世间种种现象生生灭灭,是无常的,既然是无常,所以不真实;也因为是无常,所以会带来许多苦恼、烦恼。
  不但生命是无常,所有权、利、名、位、势,也都是无常的。权利名位势等虽然有用,但是难以永远保存,所以会令人产生苦恼。例如,富贵容易,贫穷难,贫穷的人一旦富贵之后,若再转为贫穷,他就受不了了,甚至要自杀了。
  人间所有一切的环境,不管多么美满,都不可能永远存在-花不可能永远盛开,人不可能年年十八岁,一切事都有悲欢离合,这就是世间的无常。如果知道“空”,就能够放得下,离开世间的一切现象,进入涅槃境界,不再来这世间。但也因为小乘佛教徒是厌世的,所以佛教常常被人认为是消极、逃避现实的,指的就是小乘的思想。
  3.佛菩萨的智慧:
  如《维摩经?菩萨品》云:“教化众生而起于空,不舍有为法而起无相,示现受生而起无作。”《金刚经》中则提到“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度尽一切众生,却不觉得自己度了众生,就是“教化众生而起于空”。
  “不舍有为而起无相”-“有为”的意思是有作为、有期望、有努力,有因、有果,一切都有。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现世中对所有的现象和一般人完全一样,身为在家人也需要娶妻、生子、成家、立业,为个人的功成名就、社会的富强康乐努力。但是,跟一般人不同的是,虽然做了这么多事,还能以“无相”来看待,了然一切现象都是空相,都是虚妄相。
  “示现受生而起无作”-小乘人厌离世间,唯恐世间许多问题困扰他,所以想赶快离开,名为“出离生死”。可是,菩萨和我们凡夫相同,在生死苦海之中,也有出生,也有死亡,也会生病,但是他知道虽然生命有这样的起起灭灭,不过都如水中的泡沫浮影一般,幻起幻灭,不必去执着,也不必要惊慌,只是如实的面对和接受,这就是菩萨的境界。
  4.《金刚经》即是无上的智慧经。
  《金刚经》的全名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意思为:用金刚一样的无上智慧,断除一切世间法及一切出世间法的执着,所以能够超越凡夫的生死苦海,也超越小乘的寂灭境界。
  “金刚”的意思就是“无上”,也就是没有比金刚更珍贵、更坚强有力的东西,所以称佛教的智慧为“金刚”。“般若”指的是佛菩萨的智慧,小乘的智慧不能称为“般若”,只能称为“慧”。
  “超越生死苦海”有两层意思:一是小乘的超越,那是离开生死、厌离生死,而不再生、不再死,从此进入涅槃。可是,大乘所谓的超越生死是“在生死之中,不受生死的困扰所影响”,一切菩萨或诸佛,他们现种种身,和众生一起在生死苦海之中,一样有死有生;但是,众生是来受报,而菩萨是在度众生。
  有人恭维我说:“法师,你是圣人再来,乘愿再来。”其实我在生死之中受了许多的苦,至少我仍感觉到有苦,所以我不是大菩萨,但是我相信自己正在学菩萨行,是以凡夫身学菩萨行,像我这样子的人都可以学,那么任何人都应该可以学。而且,虽然自己有苦难、感觉到苦难,但不妨体会那些超越生死的菩萨们,为了救度众生的苦,而不畏艰难,他们所受的苦难比我们更多,却能够不以为苦,身心自在,我们为什么不学他们?
随喜 随喜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金刚经》与福慧自在(一)
下一篇:世界上最美最高贵的语言 图解古代佛经之美

热门点击
  1. 华严本山
  2. 佛教节日知多少
  3. 如何参访寺院
  4. 拜佛功德及礼仪示意图
  5. 烧香拜佛未必是修行
  6. 学佛必知的三大基础
  7. 学佛从合掌皈依开始
  8. 拜佛姿势的含义与意义
  9. 认识寺庙庵堂
  10. 禅堂为何叫“选佛场”
中国•常熟 兴福禅寺 地址:江苏省常熟市寺路街148号 苏ICP备14022119号-1
Tel: 0512-52844489 Fax: 0512-52859227 E-mail: csxingfutemple@qq.com
   技术支持:佛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