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佛交流 > 般若之门 > 佛教常识 > 寺院常识

《金刚经》的福慧双修(一)

时间:2014-10-06 13:29:30  来源:  作者:
  一、修福当与修慧配合
  福与慧就像车子的两个轮子,或鸟的一双翅膀,福慧一定要并行。如果只是种福而缺乏智慧,他所修的福很可能对社会无益,所以修福一定要有智慧来指导。修慧的人如果不修福报,就等于“锦衣夜行”-穿着一身高贵漂亮的衣服在黑夜里行走;而且如果有智慧,却不把自己的智慧拿来利益他人,便是孤芳自赏,这样的智慧等于没有智慧。所以,佛教重视的是福慧双修。
  请问诸位:读诵经典究竟是修福还是修慧?是修慧。那么,听经是修福还是修慧?是福慧双修。
  诸位来听经就好像是你们自己是来接收、取得的,可是换个角度想就完全不一样了,如果想:“我来听经,是来成就圣严法师行菩萨道,希望他早日成佛。”或是:“国父纪念馆偌大一个地方,如果我都不去,大概没有人会去听了,圣严法师大概就没有机会了。”所以,诸位来听经是既修福且修慧,但看你们的观念如何想了;当然,如果只是为了成就我而来,那就太高傲、太骄慢了。至于对我个人而言,在这个地方讲经,既是在修福,也是在修慧,所以是福慧双修。
  所以,做任何事都可能是福慧双修,但看心态如何、用心怎样。
  1.《金刚经》云:“有持戒修福者,于此(《金刚经》)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
  持戒修福的人,一定要听《金刚经》,一定要接受《金刚经》的开示。持戒,只得人天福报;修福,也只得人天福报,这都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你们听过《金刚经》,而有“平等布施,不以选择来布施”的观念,就算只有一块钱,你的布施也可得无量功德。
  2.《金刚经》云:“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又云:“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菩萨于六度之中,第一应该要修布施,而且布施最容易做,有钱、无钱,有能、无能,人人都可以学布施行,人人都可以行菩萨道。但是,修了布施行之后不要住于相。这个“相”,就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以及“色、声、香、味、触、法”相,也就是六尘相和人我相。“住”的意思,就是在乎,“不住”就是做了布施以后,不要在乎、不要放在心上。
  有人说:“做了布施以后,我还记得,怎么办?”
  没有关系,记得并不等于在乎。在乎的意思是,经常挂念着:“我已经做了这么多好事,我应该得到回馈。”或者:“我做了好事,没有回应,我很在乎。”有这种念头,就是“在乎”,就是“住相”。
  “菩萨于法,应无所住”中所说的“法”,是指修行的方法、修行的道理、修行的观念、修行的道路。“法”的另一层意思就是一切现象,包括心理现象、生理现象、社会现象、自然现象……,总而言之,一切现象都叫作“法”。这句话是再度提醒修行菩萨道的人,做布施心里应该不要在乎。
  3.《金刚经》云:“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前面说过忍辱仙人的故事,忍辱仙人因为误会而触怒了歌利王,身体被一节一节地砍下来,一块一块地割下来,但他心中不起瞋恨心、怨恨心,为了要度众生,因此以慈悲心接受这样的凌虐。而且还能以慈悲心来看待那个恶王,以慈悲心来照顾那些宫女,这就是智慧,就是无相。凡事不以“我”为出发点,我个人没有关系,没有问题,只要众生得利益就好,这就是“无我相”。
  4.《金刚经》云:“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离什么相呢?主要离的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个相实际上就是主观的我和客观的你、他,以及许多的人;还有你、我、他等许多人在时间过程中的活动。唯有不执着于时间相和空间相,能够从中得到解脱,才能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也就是说,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发愿要成佛的人,必须先离一切相。
  二、修慧是从修福中表现
  智慧是从修福中来表现,如果你不是修福报而表现智慧,那是卖弄才华、卖弄小聪明。不需要你讲话,你却滔滔不绝;不需要你的学问,你却卖弄学问;不需要你表现你有多高明,你却刻意表现高明,这是智慧吗?不是!是愚蠢。为什么说“大智若愚”呢?因为真正有智慧的人,他不轻易讲话,不需要他讲话的场合,他不会讲;非要他讲的时候,也只是三言两语讲完,不拖泥带水,不会刻意卖弄求表现。
随喜 随喜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学佛的目的不是为了去衡量对方
下一篇:《金刚经》的福慧双修(二)

热门点击
  1. 华严本山
  2. 佛教节日知多少
  3. 如何参访寺院
  4. 拜佛功德及礼仪示意图
  5. 烧香拜佛未必是修行
  6. 学佛必知的三大基础
  7. 学佛从合掌皈依开始
  8. 拜佛姿势的含义与意义
  9. 认识寺庙庵堂
  10. 禅堂为何叫“选佛场”
中国•常熟 兴福禅寺 地址:江苏省常熟市寺路街148号 苏ICP备14022119号-1
Tel: 0512-52844489 Fax: 0512-52859227 E-mail: csxingfutemple@qq.com
   技术支持:佛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