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佛交流 > 般若之门 > 佛教常识 > 寺院常识

《金刚经》的福慧双修(二)

时间:2014-10-07 09:18:58  来源:  作者:
  1.《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又云:“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
  中国禅宗有一位伟大的禅师六祖惠能,他就是听到有人诵念《金刚经》,当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两句话时,当下便立即开悟了。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不要执着,但还是要用你的智慧去帮助别人,做你应该做的事。所以这里所说的“而生其心”,生的是慈悲和智慧两种心。
  “无住”,就是不要执着、不要在乎,但是,仍然要用智慧心来表现慈悲心,这就是“修福”。所以,智慧一定要从修福报中来表现。
  2.《金刚经》云:“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这段话是在强调智慧的功能。心住于法,那是有执着,没有智慧,也就是没有“般若”。没有智慧而行布施,虽然做了很多好事,但因为是“有相布施”,便会在乎能否回收。譬如有一次,一位居士给了我一个大红包,然后跪下来求我说:“师父,当你生西天的时候,不要忘了我。”他等于是拿一个红包希望买一张到极乐世界的船票,这是“金牛”的行为。
  我告诉他:“我生西方的时候,你要跟我一起去吗?但是到那时,我没有身体,也没有手、没有头,什么也没有,我就这么去了,你怎么跟呢?”
  他说:“那我也没有头、没有手、没有身体,也跟着去呀!”
  我说:“当你也没有头、没有手、没有身体,哪个地方不是净土?哪个地方不是佛国?你还跟我去做什么?”
  他这样的布施是“住相布施”,是有相、有为,希望我生西天的时候也拉他一把。有这种心还算是好的,念头还算是善的,想生西天总比要下地狱来得好。求生西方是一件好事,不过,以《金刚经》的观点来说,做任何好事,应该都是“为布施而布施”,布施后不求回馈、不为任何目的,这才是无尽的布施、无量的功德,也才是智慧的布施。
  曾经有一位居士和我谈过话以后,我帮了他一点小忙,临走的时候,他翻遍全身上下每一个口袋,最后说:“师父,我今天忘了带钱。”
  我说:“我又不是律师,不需要钟点费或谈话费。跟你谈几句话,是我这个和尚应该做的。你跟我谈过话以后,一定要给我钱才能走得了吗?”
  他的意思好像是,跟我谈过话一定要给我一笔钱,否则便欠我一份人情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还。其实,任何人的债都不能欠,只有出家人的人情债可以欠,如果对方向你要债,你可以念《金刚经》给他听。
  以智慧心来行菩萨道、修智慧行,等于是在光天化日下,一切东西都清清楚楚,不会迷惑,也不会迷乱。有相布施便是有所执着,有执着便有烦恼,等于是在黑暗之中;无相布施才是有智慧的,有智慧便没烦恼,等于从烦恼中得解脱。
  3.《金刚经》云:“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着。”
  菩萨做了福德,不应该贪着有福德、有功德。贪着于自己的福德,不是菩萨,是凡夫。
  三、依智慧修福德才能无碍自在
  (一)戒定慧三无漏学
  戒、定、慧三无漏学,以慧为中心,若无智慧,即不知空义,虽持戒、修福、习禅成定,仍不出人天果报,有了与空相应的智慧,始成无漏解脱。
  戒、定、慧又叫作“三无漏学”,无漏,就是得解脱的意思。如何持戒而得解脱?如何修定而得解脱?必须要和智慧相应。如果持戒而没有智慧,修定而没有智慧,来生还是在人间,最多生到天上,虽然生到天界,但天人有他的寿命,福德也有多寡的不同,仍有天福享尽的一天。天的层次相当多,有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天是享受五欲的快乐,色界天享受禅定的快乐,无色界天则住于空定,在定中相当长的时间,不受任何烦恼困扰,没有任何心理意识的活动,但是当定力退失的时候,还是会回到生死之中,还是会受到种种苦恼的逼迫。
  因此,持戒、修福、习定,一定要有智慧的指导,那才是佛法,否则还是和佛法不相应。很多人受了菩萨戒,便以为自己是菩萨了,其实受了戒而没有《金刚经》所说空的智慧,仍不能出三界,根本不算是菩萨。
  诸位很有福报,不管有没有受戒,听了《金刚经》,接受它、认同它,便是有智慧的人。
  (二)行布施而不住相
  行布施而不住相,即是菩萨道;离智慧而行布施,即落有为相,即成束缚行。也就是说,没有智慧而修一切布施,只能享福而已,不能得自在。有福,不一定就得自在,有人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其实有钱也不一定能够通鬼通神。所以,有福的人不一定得自在,只有智慧才能让人得到真正的自在。
  (三)法布施功德最大
  是故《金刚经》云:“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甚多。”“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甚多。”
  这两段是一种比较,第一个人用三千大千世界中的所有七宝来布施,第二个人则是用像恒河的沙子那么多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布施,福报较之于第一个人,当然更多了。可是“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这是进一步表示,所有布施中,法布施功德最大,也就是以开启智慧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布施给人,比用七宝,乃至于用自己的生命布施,功德更大。
  这段经文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说用无量无数的七宝来布施给人,功德当然很大;用无量无数的生命来布施给人,功德更大;可是如果有人听了《金刚经》以后,深信不疑,这个功德比前面的功德都要更大,更何况听了以后,还能够写经让别人观看,还能照着其中的道理去做,还能一次一次温习《金刚经》的开示,让自己与《金刚经》的经义合而为一,同时,还能够把《金刚经》解释给别人听,那功德更大!
  诸位听了四个晚上的《金刚经》,你们的功德比什么都大,但如果执着有功德,便是有问题的,因为《金刚经》又说:“是福德即非福德”意思是说,如果真以为有福德的话,这是有限的福德,不以为有福德,才是无限的,为什么?因为如果认为有福德,你会想要回收,你会希望享受它、接受它。如果你认为没有福德,根本没有准备要回收,你的功德反而是永恒、无限的,所以是最大功德。
  因此,我讲了四天的《金刚经》,对我而言,也等于没有讲。虽然等于没有讲,但不是白讲,诸位确实是听到了,听到以后,应该书写、受持、读诵,还要为人解说。
  现在的印刷技术已经很进步,我们可以去印刷经典,可是如果大家看不懂,也等于浪费,很可惜。所以,经虽然要印,但是有需要才印,没有需要就不必印太多。
  还有,通俗的佛教书籍,人人能够看得懂,人人能够接受它,应该多印,用来接引更多人,这也是我们要鼓励的。
  《金刚经》讲座讲到这里为止。《金刚经》在佛教之中,是最高的理论,最高的哲学、哲理,它并不是讲故事那一类的经典,所以我归纳了四个主题,希望让大家比较容易理解《金刚经》。像我这样的讲法,是很大胆的尝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随喜 随喜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金刚经》的福慧双修(一)
下一篇:《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之一:题前概述

热门点击
  1. 华严本山
  2. 佛教节日知多少
  3. 如何参访寺院
  4. 拜佛功德及礼仪示意图
  5. 烧香拜佛未必是修行
  6. 学佛必知的三大基础
  7. 学佛从合掌皈依开始
  8. 拜佛姿势的含义与意义
  9. 认识寺庙庵堂
  10. 禅堂为何叫“选佛场”
中国•常熟 兴福禅寺 地址:江苏省常熟市寺路街148号 苏ICP备14022119号-1
Tel: 0512-52844489 Fax: 0512-52859227 E-mail: csxingfutemple@qq.com
   技术支持:佛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