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佛的典故,缘起于佛陀诞生人间时龙天以甘露水沐浴佛身,后代则每于佛陀诞辰之日举办浴佛法会,表达众生对佛陀诞生的庆祝以及对佛法的需求渴仰,并且发愿学佛护法,祈求清净吉祥。浴佛的日期,古来有几种不同说法,印度称二月初八,我国云南上座部佛教称五月十五,后来是从南传佛教的三月后半八日换算为四月初八,于是佛诞日统一为四月初八。
浴佛的意义可分为三层:
1、为纪念佛陀伟大济世度生的精神,出家、成道乃至涅盘,苦口婆心说无量法门,浴佛以表报答佛恩。
2、 浴佛,不是清洗佛像,而是洗我们内在身心的污秽。以浴佛功德,去除我们心中垢污、烦恼、不如意事等,令身心清净、轻安、自在。
3、以浴佛之功德,令法界六道众生度脱苦厄,出离苦海。
可见,把佛陀慈悲精神落實在行動上,使每個人都有慈悲觀念。把佛陀慈悲和智慧落实在行动上,淨化社會,覺世導民,是為浴佛的真意義。凡佛弟子,值此浴佛胜缘,同发菩提心,共沾佛光。唯願佛光注照,法雨普潤,世界和平,社會繁榮,風調雨順,人民安樂。
皈依是佛法的根本,发心是修行的根本,正见是解脱的根本,戒律是僧团的根本。任何人的修行,都应建立于这些基本建设上。而皈依,更是重中之重,是每个学佛者必须高度重视的。
为什么皈依?
“皈”是皈向,“依”是依靠,皈依就是以佛、法、僧三宝为修行依皈,成为真正的佛弟子,犹如至学校读书,须先注册,方可成为正式学生。
如果不经过皈依三宝的仪式,当然也可以学佛,佛教不会把未皈依三宝的人指为魔鬼;但是未经皈依三宝仪式的人,在心理上,必定有所推托、踌躇、迟疑,遇到紧要关头,他们会说:“我还不是佛教徒,我还不需要遵照佛教的戒律来做。”比如:懈怠、放逸、邪淫、妄语、顺手牵羊等的恶业和恶习,他们会原谅自己,更不会防范于未然。如果皈依三宝后,自己会做自我的约束、警惕和警策,也会受到同修及师僧等善知识的鼓励、督促、规劝,所以,在人格的升华,道心的增长,修持的努力等各方面都会进入正轨和常轨。
有人以为皈依不重要,或者误会尚未懂得佛法和修持,就不够资格皈依三宝。其实正因为你尚未修行,不会修行,不懂佛法,而已经知道佛法可信、可学,那就应该赶快先来皈依三宝。认为自己尚不足以做一个佛教徒的人,更需要现在皈依;皈依之后,不论在心态、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有善友、诸佛菩萨、护法龙天来协助你、加持你,所以意志力薄弱,信心不足的人皈依三宝,就会增强你的意志,增加你的信心。
皈依的目的
皈依三宝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等待三宝庇护,等待三宝为我们安排一切,而是为了使自己最终成为三宝。或许有些人担心那是否意味着我们都要出家呢?并非如此。我们所要成就的,并不局限于形象上的三宝,而是三宝具备的内在品质,这才是皈依的关键所在。皈依有事有理,除礼敬外相三宝外,亦要皈依自性三宝,也就是藉由外相三宝,启发自心,时时觉察觉照,反省改过,这也是皈依的真谛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