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佛交流 > 般若之门 > 佛教常识 > 佛教历史

小乘佛教的传入:安世高及其译籍

时间:2013-12-07 21:33:09  来源:  作者:
  安世高,本名为清,字世高,是安息国的王太子,因为这一王族地位,西域来华者常称他为“安侯”,他译的一部《十二因缘经》,因而也叫《安侯口解》。安世高的学识,可谓无所不通,正如康僧会所言,“博学多识,贯综神模,七正盈缩,风气吉凶,山崩地动,针脉诸术,睹色知病,鸟兽鸣啼,无音不照”(《安般守意经序》,《出三藏记集》卷六)。可以说是个博学神异之人。
  安世高在父王死后即位,但仅在位一年就把王位让给了他的叔叔,出家为僧,究其原因,除了因父亲去世而感到人生之无常和空幻外,还有政治上的因素。安世高在佛学方面的造诣,以禅学和阿毗昙学见长,学有所成之后,他曾在西域诸国弘法,后来又来到了中国。
  安世高来华的时间,大致在汉桓帝(147-167在位)时期前后,“汉桓之初,始到中夏”(《安世高传》,《高僧传》卷一)。汉桓帝的第一个年号是建和(147-149),安世高当是在这个时候来到中土洛阳的。
  来华后,安世高根据他自己的学问所长,译出了一批早期的汉译佛典,译经之数,道安记为三十四部,四十卷,其中有些是否为安译,道安还是有疑问的,后来的《大唐内典录》收安译一百七十六部,一百九十七卷,所增加的部分,多不可靠,到《开元释教录》时,又减为九十五部,一百一十五卷。现存安译佛典二十二部,二十六卷。
  安译以禅数最为完备,禅数之学是印度小乘上座部佛教中说一切有部的学说,内容所指,为戒定慧三学中的定慧两学,禅,是其中的修行之定学,数,是其中的理论之慧学。数学,又称毗昙学,意译为“对法”。称之为数学,是因为毗昙体系中的“增一分别法门”,毗昙体系中的概念,按其意义而加以分类,依次排列为一法、二法、三法之数,称增一分别。
  安译佛典中,重要的有《安般守意经》和《阴持入经》。
  《安般守意经》属禅法类经,所重的禅修法门是数息观。“安般”之意,是指意守出呼入吸之气,“安名为出息,般名为入息。念息不离,是名为安般”(《安般守意经》卷上)。“守意”实际上是对“安般”概念的意译,指念呼吸出入,数息。因此可以称其为数息观,它主要对治多念之心。数息观的具体修行方法分为十个阶段,“谓数息、相随、止、观、还、净、四谛”(同上)。这称为“十黠”,即十种智慧。前面的六种,康僧会归纳为六事四禅,四禅是指六事中的前四事。六事也与三十七道品相配合,数息为四意止,相随为四意断,止为四神足念,观为五根五力,还为七觉意,净为八行。所言四谛,是指识苦、弃习、知尽、行道(后译为苦、集、灭、道)。
  《阴持入经》是毗昙类经,以阴(后译为“蕴”)、持(后译为“界”)、入三科组织,阐述了小乘佛教的基本教义:苦谛四行相(非常、苦、空、非身)、十二因缘、三十七道品。
  中国佛教史上常以“文”、“质”两字来评论早期诸家译述,安译则偏于质,即重直译,道安云,“世高所出,贵本不饰”(《大十二门经序》,《出三藏记集》卷六)。史家慧皎云,安译“义理明晰,文字允正,辩而不华,质而不野”(《安世高传》,《高僧传》卷一)。安译质朴,虽然不乏晦涩之处,且也存在着译、释不分的情形,但表述大致准确精当。所译尤以《安般守意经》影响最大。
  从安世高受业者,有南阳韩林、颍川皮业、会稽陈慧等人。
 
随喜 随喜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传入中国的路线
下一篇:大乘佛教的传入:支娄迦谶及其译籍

热门点击
  1. 禅宗“灯录”和“语录”
  2. 上座部佛教概况
  3. 斯里兰卡佛教
  4. 宋代佛教的融合思潮
  5. 洛阳伽蓝记
  6. 佛教的历史与演变
  7. 派系、教义与经典
  8. 僧伽制度、佛事仪式与节日
  9. 文化艺术
  10. 东南亚佛教(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印度
中国•常熟 兴福禅寺 地址:江苏省常熟市寺路街148号 苏ICP备14022119号-1
Tel: 0512-52844489 Fax: 0512-52859227 E-mail: csxingfutemple@qq.com
   技术支持:佛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