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的译经僧人,北魏有吉迦夜、昙摩流支、勒那摩提、菩提流支、佛陀扇多等外国僧人,昙曜等中土僧人,东魏有瞿昙般若流支、毗目智仙等外国僧人,北齐有北印度僧有那连提黎耶舍,中土僧人万天懿等,北周有阇那耶舍、阇那崛多、耶舍崛多等外国僧人。其中,菩提流支最为突出。
菩提流支(道希),北天竺人,他在北魏永平初年(508)到达中土洛阳,受到宣武皇帝的接待,后又随东魏迁都而到邺地。他在中国译经的时间前后达三十年,所译经论,《续高僧传》卷一记为三十九部,一百二十七卷,其中在东魏时期的译经数,自元象元年(538)至兴和末年(542)之间,就译出一十四部,八十五卷。他译介的也是无著、世亲一系的瑜伽行派的作品,所译重要的经论有:《十地经论》十二卷、《弥勒菩萨所问经》五卷、《金刚般若经论》三卷、《法华经论》二卷、《无量寿经论》一卷。
其中以《十地经论》影响最大,此论是《华严经》中《十地品》的单出,宣传菩萨修行的十个阶位,研习此论的义学僧人,形成地论学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