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佛交流 > 般若之门 > 佛教常识 > 佛教历史

民众的佛教信仰

时间:2013-12-08 09:52:38  来源:  作者:

  南北朝时期普通民众佛教信仰的兴盛,从当时寺院和僧众的数量上可以反映出来。根据法琳《辨正论》卷三的记载,南朝刘宋有寺院一千九百一十三所,僧尼三万六千人,分别比东晋多二百三十五所和一万二千人。萧齐的高帝、武帝、明帝三代,有寺院二千零一十五所,比刘宋又增加了一百零二所,僧尼数三万二千五百人,比刘宋少三千五百人。梁代有寺院二千八百四十六所,比萧齐多出八百三十一所,僧尼八万二千七百人,比萧齐多出五万零三百人,明显可以看出佛教在梁代有个大发展。陈代时,佛教大大萎缩,寺院一千二百三十二所,僧尼三万二千人,实际上规模也是不小的,接近刘宋时的水平。

  北朝佛教,同样据《辨正论》卷三,魏朝(包括西魏和东魏)的寺院合计有三万零八百所,其中包含国家出面建造的四十七所,王公贵族所造的八百三十九所,其余为社会力量所建。僧尼数为二百万人。可以看出北方的佛教信仰比南方更为普遍。仅就北魏一朝而言,据《魏书·释老志》载,自兴光元年(454)到太和元年(447),仅京都平城一地就有寺院一百多所,僧尼二千多人,全国则有寺院六千四百七十八所,僧尼七万七千二百五十人。到延昌(512-515)年间,全国有寺院一万三千七百二十七所。北魏的新都洛阳,为当时北方佛教的中心,据《洛阳伽蓝记》卷五载,到北魏末年时,洛阳有寺一千三百六十七所,杨衒之有感于洛阳佛教的兴衰,在后来洛阳佛教败落之后,写出《洛阳伽蓝记》,回忆以往洛阳伽蓝的盛况,指斥佛教的虚妄和造寺的奢侈。对于北魏的民众佛教信仰,《魏书·释老志》记载道:
  正光已后,天下多虞,王役尤盛,于是所在编民相与入道,
  假慕沙门,实避调役,猥滥之极,自中国之有佛法,未之有也。
  “正光”是孝明帝的年号。佛教信仰的兴盛,与社会的动荡、百姓的苦难、君王的重压是相联系的。这种分析是十分正确的。
  北齐和北周的寺僧数,没有系统的记载,据《续高僧传》卷十《靖嵩传》所记,北齐京城邺都一地,就有寺院四千所,僧尼八万人。由此推知全国的情形,佛教信仰也是十分普及的。又,据《辨正论》卷三,北周有寺院九百三十所。
随喜 随喜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魏武帝和周武帝的灭佛
下一篇:王臣的奉佛

热门点击
  1. 禅宗“灯录”和“语录”
  2. 上座部佛教概况
  3. 斯里兰卡佛教
  4. 宋代佛教的融合思潮
  5. 洛阳伽蓝记
  6. 佛教的历史与演变
  7. 派系、教义与经典
  8. 僧伽制度、佛事仪式与节日
  9. 文化艺术
  10. 东南亚佛教(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印度
中国•常熟 兴福禅寺 地址:江苏省常熟市寺路街148号 苏ICP备14022119号-1
Tel: 0512-52844489 Fax: 0512-52859227 E-mail: csxingfutemple@qq.com
   技术支持:佛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