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佛交流 > 般若之门 > 佛教常识 > 佛教历史

夷夏之争

时间:2013-12-08 10:28:26  来源:  作者:

  这是由道士顾欢发起的一场佛道两教之争,顾欢写了一篇《夷夏论》,重弹汉末以来的老调,把佛教和道教的关系归结为夷夏关系,佛是夷地之教,而道教乃我华夏之教。《夷夏论》云,虽然从老子化胡的角度来看,佛教和道教是同源的,但实际上两者有着很大的差异,道教属于“全形守礼,续善之教”,而佛教则是“毁貌易性,绝恶之学”(《顾欢传》,《南齐书》卷五十四)。佛教虽也弃恶求善,但它下弃妻孥,上废宗祀,和华夏之礼不合。所以,顾欢据此批评世人对佛教的信仰,责问他们:“舍华效夷,义将安取?”(同上)

  此论一出,立即遭到佛教界的强烈反对,首先是化名“通公”的刘宋司徒袁粲出来反驳,后有谢镇之作《与顾道士书》、《重与顾道士书》,他认佛教和道教之间并无夷夏之分,而如果要认真追究,则佛教要比道教高明得多,道教的经典,多有以粗拙的手法采撮佛经之处。朱绍之作《难顾道士(夷夏论)》,指出华夷风俗习惯不同,设教可能会有些差别,但佛教和道教的区别只是形式上的,比如教派的名称、教徒的服饰之类。他把顾欢对佛教的抨击列出十条,称为“十恨”,请顾欢再加以阐明。明僧绍作《正二教论》,对顾欢的观点进行了逐一批驳,指出孔老二教和佛教,虽然它们的表现方式不同,但基本作用是一致的,都是要照理研心。顾欢实际上对佛道二教的基本精神并不了解。除此之外,还有朱广之的《疑(夷夏论)咨顾道士书》、慧通的《驳顾道士(夷夏论)》、僧愍的《戎华论析顾道士(夷夏论)》等。
  这一时期的佛道之争,不只是表现为夷夏之争,齐末有位假托张融的道士作《三破论》,抨击佛教“入国而破国”、“入家而破家”、“入身而破身”。佛教方面,刘勰著《灭惑论》进行反驳,指出佛教于忠于孝实际上都超过儒家的忠孝观,因此佛教无论对国家、家庭还是个人,都是有益无害的。僧顺作《析(三破论)》(也称《答道士假称张融(三破论)》),指出真正破国、破家和破身的恰恰是道教自身。
  佛教方面抨击道教的作品,著名的还有甄鸾的《笑道论》和道安的《二教论》,《笑道论》是奉北周武帝之命而写的,意在定佛、道二教的先后深浅,它分三十六个专题批评道教,集中批评道教三洞经三十六部。武帝对这篇作品很不满意,当廷把它焚毁了。《二教论》也是应北周武帝之令而作的,它分十二篇,以佛教为内教,是炼心之术,儒教是外教,是救形之术,两者都不可缺,而道教则是依附于儒教的一个旁枝,是十分粗鄙的。道安的观点理论性很强,武帝也不好表示反对。
随喜 随喜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律学的弘传
下一篇:黑白之争

热门点击
  1. 禅宗“灯录”和“语录”
  2. 上座部佛教概况
  3. 斯里兰卡佛教
  4. 宋代佛教的融合思潮
  5. 洛阳伽蓝记
  6. 佛教的历史与演变
  7. 派系、教义与经典
  8. 僧伽制度、佛事仪式与节日
  9. 文化艺术
  10. 东南亚佛教(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印度
中国•常熟 兴福禅寺 地址:江苏省常熟市寺路街148号 苏ICP备14022119号-1
Tel: 0512-52844489 Fax: 0512-52859227 E-mail: csxingfutemple@qq.com
   技术支持:佛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