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佛交流 > 般若之门 > 佛学文摘 > 禅宗

用禅宗智慧指导生活

时间:2013-12-12 18:58:45  来源:  作者:邹相
  灵山海会上,“佛祖拈花,迦叶微笑”,于是,禅在一花一笑间诞生,此为佛教禅宗的滥觞。后禅宗法脉传至西天二十八祖菩提达摩。他为弘传禅法,不辞劳苦,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又“一苇渡江”至嵩山少林寺后山面壁九年,行壁观法门,并著“二入四行论”、“破相论”等,形成达摩禅法。达摩禅法又与中国本土文化相互融合,互为补充,形成中国禅宗,菩提达摩成为中国禅宗初祖,少林寺成为中国禅宗祖庭。禅宗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宗旨,蕴藏着上乘的般若智慧,对我们的修身处世亦有着殊胜的意义。
  一、禅宗的“放下”思想应成为我们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有这样一则禅宗公案——僧问赵州禅师:“一丝不挂如何?”赵州禅师说:“放下吧!”僧说:“一丝都不挂了,还放下什么?”赵州禅师笑而答曰:“那就挂着吧!”你看看,这个僧人还在执着“放下”两个字,他还是放不下嘛!生活中,我们常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已经放下了,但是在细微的意识里,或是在潜意识中,却抓得正紧呢!比如生活中的得到与失去、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情感中的付出与努力,总让我们寝食难安、揪心不已。宋代此庵守静禅师偈曰:“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地春。”这正是放下的自在之境!说“放下”二字容易,若真能放下,人生大事也就无碍了。我们的心灵,若能如莲花与日月般超然平淡,既无分别心、取舍心,又无好恶心、得失心,便能获得自在与安宁。为人处世中,莫去执着与妄取,学会放下,则能体会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洒脱与坦然之境。
  二、禅宗的“活在当下”思想应成为我们工作与生活中的座右铭。禅宗里讲到,当人的前念已断,而后念未起之时,这时人的思想就处于一种空白的状态,就能体悟到自我的本性,自己的真心。而这,就需要我们活在当下,把握当下,如如不动。试想,“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人生苦短,光阴珍贵,与其在唏嘘短叹、哀怨愤懑中虚度光阴,不如开心、知足地过好每一个当下,珍惜当下的每一分一秒,则“心灵之花自然鲜明,生命之花自然葱茏。”《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万法皆空,一切不过是电光石火,现在正成为过去,未来正成为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善护心念,把心观照在现在,活在当下。所以,当你为房子、为车子、为票子而憧憬不已时,当你为逝去的事情而忧伤烦恼时,不如享受现在的这一刻,或呼吸新鲜的空气,或沐浴明媚的阳光,或喝一杯馥郁的香茗,或品读一篇精美的文章,或聆听一首空灵的音乐……这就是当下之境,这就是当下之美,去享受,去感受吧!
  三、禅宗的“明心见性”就是要我们去了知自己的心,善于调伏自己的心,才能转识成智、化烦恼为菩提。《金刚经》云:“云何降伏其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无所住”才能“明心见性”,即是不为外境所扰,不为六根六尘所染,才能明白自己的“本心”,见到自己的“真如本性”。心是一切善与恶的种子,我们接人待物,首先得明白自己的这一颗心,是真心还是假心,是诚心还是妄心。若是真心,我们能赢得他人的真心;若是妄心,我们也很难得到他人的诚心。心是快乐之源,也是“迷”与“悟”的根本。“一念迷即悟”,只要我们了解自己的心,就能化愚痴为清明。《金刚经》又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道见如来。”即是说,什么才能见到如来呢?心才能见如来,所以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先求自己的心。一个人的心如果清净了,就“日日是好日,夜夜是清宵,处处是福地,法法是善法”。当我们的贪心、嗔心、痴心生起时,就应及时观照这个心,找到产生这一“心”的根源,及时克制,才不为其牵绊、为其侵扰。那些犯罪分子,就是因为不明白自己的心,更不善于调伏自己的心,才被自己的心所害,且害人害己。
  四、禅宗的“心性本净,佛性本有”思想就是要求我们充满信心,以积极与豁达的心态迎接世事万物。禅宗里讲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即心即佛”,“平常心是道”,这些既破除了宗教的神圣性,也阐释了众生日常生活的意义——活着,一切皆有可能。佛经里说:“佛能空一切相,成万法智,而不能灭定业。”佛不能灭的定业,谁能灭呢?只有靠自已。《论语·卫灵公》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文子·上德》曰:“怨人不如自怨,求诸人不如求之己。”如果你连自己都不相信,又岂能寄希望于别人呢?失败与挫折本来就是我们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年佛陀也是历经了苦修的痛楚、魔王波旬的刁难及重重磨难,才得以在菩提树下证悟成佛,更何况我等众生。对我等佛子,唯有“胜不骄,败不馁”,坚信“人人皆可成佛”,精进勇猛、勇往直前,才能在修行之路上走得更踏实,行得更远。
  纵观禅宗的诸多思想,几乎都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人生息息相关。这些思想,均包含了般若智慧,大有裨益。用禅宗智慧来指导我们的修行与生活,才使得我们的前景更加灿烂光明,人生更加丰富多彩、美妙绝伦!
随喜 随喜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也谈禅宗的“活”
下一篇:赵州从谂《十二时歌》解析

热门点击
  1. 调身之良药 净心之妙方
  2. 禅的本体
  3. 禅宗大纲
  4. 禅宗与净土宗之异同
  5. 法眼文益《宗门十规论》禅法思想及其价值辨
  6. 《百丈清规》初探
  7. “生活禅”乃“快乐禅”
  8.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与禅宗的发展
  9. 《中国禅学通史》——中国禅之公案化
  10. 参禅的十种利益
中国•常熟 兴福禅寺 地址:江苏省常熟市寺路街148号 苏ICP备14022119号-1
Tel: 0512-52844489 Fax: 0512-52859227 E-mail: csxingfutemple@qq.com
   技术支持:佛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