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佛交流 > 般若之门 > 佛学文摘 > 禅宗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与禅宗的发展

时间:2013-12-09 21:51:55  来源:  作者:姚卫群
  禅宗之所以在中国佛教中成为影响最大的宗派,与其较成功地实现了自身的世俗化发展有密切关系。“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则是推动禅宗世俗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它在理论上符合印度大乘佛教的不能把涅盘与世间绝对分开的主张,又适应了中国历史上禅宗僧团要解决自身经济问题的需要。这种在僧团日常生活或管理制度上的重要变革使禅宗较好地将自身融汇到了中国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历史潮流之中,为东方文化的繁荣作出了贡献。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体现了禅宗里百丈怀海禅师等所确立的丛林重要风范。从中可以看出佛教在中国发展的重要特点,是中国佛教在一些方面区别于古代印度佛教的显着表现形态之一。本文围绕禅宗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主张,联系古印度佛教中的一些相关思想,探讨佛教传入中国后的重要变化,借以分析佛教在中国的世俗化发展问题,并对禅宗在中国盛行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与印度佛教中的一些相关思想       
  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它的一些基本观念多源于印度。一些其他国家的佛教发展虽与印度佛教的发展不同,但在探讨许多问题时,仍常常会牵扯到印度佛教,要参照印度佛教的一些基本思想来进行分析。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这一禅宗的重要观念涉及了佛教的世俗化问题,与佛教中的所谓“入世”观念联系较大。这就要联系印度佛教中的这方面思想来探讨。        在印度佛教中,从文献上来说,既有关于出世的理论,也有关于入世的思想。在不同时期,论述的侧重点有不同。       
  佛教在印度产生时就认为,人们生存的世界或人生现象中充满了痛苦。而佛教所主要致力于的事情,就是如何摆脱这种痛苦。在印度早期或小乘佛教的发展中,确实存在着一种倾向,即认为要摆脱痛苦,就要离开人们生存的世俗社会。因而一些小乘佛教都很强调出家,出世的倾向较为明显。如《长阿含经》卷第一中说:“人间愦闹,此非我宜。何时当得离此群众,闲静之处以求道真!”《长阿含经》卷第一中还说:“善智离世边。”这些都表明,在早期或小乘佛教中,出世的观念在佛教中是明显存在的,是其作为一种宗教的基本特征。       
  但印度早期佛教在表现出出世观念时也并不否定佛法与世间的关联,如《长阿含经》卷第一中说:“佛出于世间,转无上法轮。”这实际是说,佛是离不开世间的,并在世间宣传佛法。不难看出,在早期佛教中就有明确地将佛或佛法与世间密切联系起来的言论,只是从总体上说,早期佛教还是强调世间中充满了造成众生痛苦的种种“烦恼”,要摆脱这种状况,因而不大突出关于佛或佛法离不开世间的内容。       
  相对来说,印度大乘佛教较重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他们不像一些小乘佛教那样强调一定要出家,而是认为在家众也可以弘扬佛法。大乘佛教极为重视入世。尽管大乘佛教的一系列理论中都有出世的内容,如突出地讲“空”等等。但与小乘佛教相比而言,大乘佛教讲“空”一类理论时通常是联系世间来讲的,他们的这类理论主要是要表明不能执着于事物的假相,而要在认识世间现象的本质中达到最高的境界。因此,大乘佛教的出世理论与其入世观念是密不可分的。这在不少大乘佛教的文献中都有表现。       
  一些大乘佛教的重要经论中都认为佛教的涅盘是不能脱离人们生存的世间的,涅盘就在世间之中。而且认为,即便是达到了涅盘,也不能离开世间,因为大乘佛教要追求“利他”,强调要使其他人也摆脱痛苦,因而要坚持在世间弘扬佛法,救度众生。大乘佛教的着名经典《妙法莲华经》卷第五中说:“常说法教化,无数亿众生,令入于佛道,尔来无量劫,为度众生故,方便现涅盘,而实不灭度,常住此说法,我常住于此。”《维摩诘所说经》卷中中则说:“现于涅盘而不断生死。”“世间出世间为二,世间性空即是出世间”,“生死涅盘为二,若见生死性则无生死,无缚无解,不生不灭”,“乐涅盘不乐世间为二,若不乐涅盘不厌世间则无有二。”这明显是要强调涅盘实际不是离开世间的另一个独立的世界。中观派的主要著作《中论》卷第四中说:“涅盘与世间,无有少分别。世间与涅盘,亦无少分别。”“涅盘之实际,及与世间际,如是二际者,无毫厘差别。”这些都是要强调涅盘实际不是真的离开世间的另一个独立境界,不是与世间无关的状态,佛或佛法不能离开世间。       
随喜 随喜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生活禅”乃“快乐禅”
下一篇:《中国禅学通史》——中国禅之公案化

热门点击
  1. 调身之良药 净心之妙方
  2. 禅的本体
  3. 禅宗大纲
  4. 禅宗与净土宗之异同
  5. 法眼文益《宗门十规论》禅法思想及其价值辨
  6. 《百丈清规》初探
  7. “生活禅”乃“快乐禅”
  8.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与禅宗的发展
  9. 《中国禅学通史》——中国禅之公案化
  10. 参禅的十种利益
中国•常熟 兴福禅寺 地址:江苏省常熟市寺路街148号 苏ICP备14022119号-1
Tel: 0512-52844489 Fax: 0512-52859227 E-mail: csxingfutemple@qq.com
   技术支持:佛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