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佛交流 > 般若之门 > 佛学文摘 > 华严宗

李通玄华严学的核心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时间:2013-11-22 14:48:20  来源:  作者:魏道儒
李通玄所讲的“三智”是法身智、根本智和差别智,三者以根本智为主。所谓“根本智”是佛独具的智慧实体,作为万有的本原而存在(神用之源),并且是万法的本质规定(周遍法界、虚空界)。这个“根本智”有两重特性:其一是“无相”,不可言说;其二是“无作”,不可仿修。这个“根本智”由毗卢遮那佛表示。“法身智”本是佛的智慧,以因位的文殊象征法身智,说明这个“法身智”是处于世间的佛智慧,是可以言说的,是“有相”的。文殊象征的法身智是“明无相法身智慧”,即要以“有相”表“无相”,这样就解决了根本智的“无相”方面的问题。普贤象征“差别智”,指具体的修行,佛的根本智通过世间的具体实践表现出来,有“行”即“有作”,普贤行即以“有作”体现根本智的“无作”,这样就解决了根本智在“无作”方面的问题。这种论证表明,法身智与差别智的统一,是实现“根本智”的必要条件。在这种宗教议论中,包含着强调理和行统一、认识和实践统一的思想。用三智说明三者关系,反映了三者既有对立又有统一,共同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在论述三圣关系中,李通玄也重视文殊和普贤之间的关系,曾指出了他们的两重关系。首先,文殊表“因”、“体”,普贤表“果”、“用”,这是两者关系具有的确定性的一方面。另外,文殊和普贤可以互为体用,互为因果,这是两者关系具有的不确定性的一方面。李通玄通过描述两者关系既确定又不确定的两方面,论证了文殊与普贤的绝对平等。
然而,文殊与普贤的真正关系,是建立在“三智”基础上的,是在与佛发生联系中体现出来的。李通玄谓:
 
文殊为小男,普贤为长子,二圣合体,名之为佛;文殊为法身妙慧,普贤为万行威德,体用自在,名之为佛。文殊为小男者,为信证法身根本智慧,为初生故,因初证本智法身能生佛家故;普贤为长子者,为依根本智起行,行差别智,治佛家法,诸波罗密事自在故。[33]
 
此段糅进了用《周易》比附两者关系的内容,但并不妨碍李通玄在“三智”基础上论证两者关系。在体现根本智的“无相”和“无作”两方面,文殊和普贤的关系始终是确定的。李通玄从多方面说明两者的这种关系,并且搭配运用了多种成对概念,使文殊和普贤的关系义理化。从其著作中挑选出一小部分,列如下:
 
根本智——毗卢遮那
法身智——文殊——妙慧——体——因——理——小男
差别智——普贤——万行——用——果——事——长子
 
“三智”是佛智慧的三种不同表现,用“三智”说明三圣关系,最终是三者的平等合一。李通玄谓:
 
文殊、普贤、毗卢遮那三法,体用平等,名为一乘。[34]
 
三者不仅在“体”上平等,而且在“用”上也平等,这是在承认三者有差别的基础上又将其完全等同。
李通玄的三圣说,建立了不同于此前华严宗人的佛菩萨崇拜格局。文殊和普贤的结合就是佛,强化了菩萨崇拜意识。三圣说既是讨论有可视形象的具体神灵,又是讨论纯思辩的抽象义理。对于思见菩萨求护佑的重灵迹者,对于追求心理体验的重禅观者,对于皓首穷经的重义理研究者,三圣说都有被接受的条件。
三圣说的产生,首先是华严学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它产生于五台山地区, 又与该地佛教的特殊情况不无关系。五台山聚集着从事各种修行的僧众,有隐居深山一隅的依经修禅者,有身处名山大寺研究经典者,有以从事生产活动为修行者,有重念佛者,有重做法事者,更有不远千里而来朝圣的僧人和教外信仰者。一定程度上讲,李通玄的三圣说正是对这种佛教综合体的理论概括。
李通玄是否认定五台山即是《华严经•菩萨住出品》中讲的清凉山,从他本人的著作中还不能断定。他说过:
 
东北方,此清凉山是也,经推在震旦国,亦曰支提那国。[35]
 
但他没有像其后的澄观那样明言:
 
清凉山,即代州雁门郡五台山也。[36]
 
根据《续高僧传》的记载,道宣把文殊显圣于五台山追溯到北齐,说明至迟在唐初,人们已经认为文殊与五台山有联系。[37]《宋高僧传》记,开元二十三年(735),牛云因“闻台上恒有文殊现形”而到五台。他说:
 
吾虽为僧,自身昏钝,不能诵念经法,此来欲求见文殊,只乞聪明果报。[38]
随喜 随喜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华严念佛观
下一篇:试论李通玄的三圣圆融思想

热门点击
  1. 试论李通玄的三圣圆融思想
  2. 《华严五教止观》略释
  3. 华严念佛观
  4. 李通玄华严学的核心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5. 华严念佛观
  6. 李通玄华严学的核心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7. 试论李通玄的三圣圆融思想
中国•常熟 兴福禅寺 地址:江苏省常熟市寺路街148号 苏ICP备14022119号-1
Tel: 0512-52844489 Fax: 0512-52859227 E-mail: csxingfutemple@qq.com
   技术支持:佛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