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净土”是一个遥远的星球
小品《阿弥陀经》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这是说,连接着我们这个世界西边的世界,数有十万亿个;极乐世界还要远,是在这十万亿世界之外。又说:“……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三千大千世界”泛指无边无限的空间,十万亿国土,似乎也包括在内。“三千大千”这个数字,按《阿含·世纪经》的算法,是这样算出来的:一对日月所照临的范围(地球)为一个世界,这样的世界的千倍为“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为“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为“大千世界”。小千、中千、大千三者合称“三千大千世界”。《大智度论》(卷七)和《俱舍论疏》的计算也大致如此。或问:世界“三千大千”如此之多,极乐世界离我们这个世界西去十万亿佛土如此之远,这些数字是准确的吗?虔诚的佛教徒的答复也许是肯定的。非佛教徒,如果从科学的宇宙论视角来观察,即便对此不能肯定,但也很难完全否定。因为“十万亿佛土”或“三千大千世界”不过是无穷大的约数,它的实际意义是说我们这个世界之外,还有数如恒沙的其他世界,正如我们常说的,除了星球,还有外星球。外星球知多少?现代天文学家已观测到银河星系和河外星系,各有无数亿星球,和本星球的距离,即使以光年来计算,也难以算得清楚。宇宙论科学家还在研究地外生命起源,推测某个地外星球可能有智慧生命的存在。我们可以据此推断,极乐世界,如果不是银河星系的,便是河外星系的一个星球;那儿有可能生活着“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智慧生命。
二、“净土”是一个物质性的星球
净土——极乐世界是宇宙间的一个星球。它的始基、本原是物质还是别的什么?我们不妨以本星球(地球)为例。远在吠陀时期,印度仙人、哲学家围绕着世界本原是什么、如何形成的问题进行长时期的探索和讨论。他们的意见、归纳起来,主要有两派。一派执神创造了世界:
原人之神,微妙现身,
千头千眼,又具千足;
包摄大地,上下四维,
巍然站立,十指以外。
原人之口,是婆罗门;
彼之双臂,是刹帝利;
彼之双腿,产生吠舍;
彼之双足,出首陀罗。
彼之胸部,生成月亮;
彼之眼睛,显出太阳;
口中吐出,雷神天火;
气息呼出,伐尤风神。
脐生空界,头现天界,
足生地界,再生方位,
如是构成,此一世界。(《梨俱吠陀》X.90)
这几个颂以神话形式讲出执神创世论者的观点。与此看法相左的另一派认为,物质元素是构成世界的基本材料:
太初宇宙,混沌幽冥,
茫茫洪水,渺无物迹。
由空变有,有复隐藏,
热之威力,乃产彼一。
彼生何方,造化何来?
世界先有,诸天后起。(《梨俱吠陀》X.129)
“世界先有,诸天后起”反映持这种见解的仙人并不否认神的存在,但不承认神创造了世界,因为在他们看来,世界是先于神的存在而存在。到了奥义书时期,这个本体论问题有了新的发展,形成鲜明的两派观点。一派奥义书哲学家提出设定的“原人、梵、我”三个抽象范畴,在哲学上,既具有“三位一体”的超验内涵,又同时具有“一体三位”的经验内涵。按照前者,“原人、梵、我”是绝对同一,如如不动,离言说相,离心缘相。按照后者。“原人、梵、我”各现相好庄严的应身,天然具有超验的神奇力量,以创世主身份,创造世界,创造生物:(一)原人,由一变八。即原人的八个化身,分别创造情世间和器世间的一切(《广林奥义》Ⅲ.9.10—17);(二)梵,“太初之时,唯梵存在。彼知自己,我就是梵。因此,梵就是一切”(同上书,Ⅰ.4—10);“他(梵)渴望自己变成众多的化身。他先修苦行,然后创造这个世界的一切”(《鹧鸪氏奥义》Ⅱ.6.1);(三)我,“我由自身,一分为二:阳性生物和阴性生物i,二性交合,成为世界最初的夫妻,从他俩的交合中产生世界一切生物i,犹如公牛与母牛……”(同上书,Ⅰ.4.2—5);“太初之际,此界为无,从无生有,使之为我。因此称曰:美之创作”(同上书,Ⅱ.7)。这几则奥义反映执先有神灵(精神)后有世界(物质)的奥义书哲学家的观点。反对这一观点的另一派奥义书哲学家认为,世界是从一个圆形的物体发展而成的: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