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佛交流 > 般若之门 > 佛学文摘 > 净土

庐山慧远的净土思想及其对后世净土宗的影响

时间:2013-12-21 22:34:59  来源:  作者:张敬川
内容提要:庐山慧远的净土思想及其对后世净土宗的影响[①]。庐山慧远被尊为中国净土宗之初祖,对中国净土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梳理了历史文献中慧远形象的变迁,指出其净土祖师的地位是被逐渐构建起来的。其次,通过对慧远著作的分析,指出了慧远净土思想是建立在其法性思想的基础之上的,而阿弥陀佛净土则被其判为化身佛所居之土。这是其与后世净土宗在教理上的最大不同。而对禅定的重视及净土法门的大乘性则是慧远留给后世净土宗最重要的遗产。
关键词:慧远 净土宗 念佛三昧 往生
 
一、净土谱系中的慧远
  庐山慧远(334-416)是东晋时期最重要的佛教僧侣之一,他对佛教义理的探究对晋宋之际佛学思想的转向具有重要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他率众在庐山修行念佛三昧禅法,并与同志诸贤共期西方净土,故被尊为中土净土宗之初祖。但在早期的传记中资料中,对慧远与净土法门,特别是与阿弥陀佛净土之关系记载甚略。谢灵运《庐山慧远法师诔》中,只谓“眾僧雲集,勤修淨行。”[②]而慧皎在《高僧传》及僧祐《出三藏记集》中亦只谓其“精舍無量壽像前,建齋立誓,共期西方。”[③]到隋灌顶所纂之《国清百录》中,亦只谓其“若說若默,修西方觀。”[④]可见,在唐以前,慧远与净土法门之联系仅仅在于其率众以念佛三昧禅法而“共期西方”。但到了唐代,为了突出慧远所修之念佛法门的殊胜,在关于慧远的记述中逐渐有了修行感应的记载。而这样的记载也为慧远被推为净土宗的初祖埋下了伏笔。唐朝迦才所撰之《净土论》云:“廬山遠法師、叡法師、劉遺民、謝靈運,乃至近世綽禪師,此等臨終並感得光臺異相,聖眾來迎。”[⑤]迦才的记载有两点值得注意,首先,他把慧远作为净土法门修行之首,第二,他增加了临终感得“光台异相,众圣来迎”这一修行之现实经验的记载。这样,作为净土法门之代表,其核心要素就由“念佛”而转向了“往生”,即临终时是否有往生之瑞祥,而只有有瑞祥之人,才可以被认为是净土宗之祖师。而到了宋代,随着净土法门的流行,慧远的传记中便逐渐加入了见佛、往生等内容。慧远净土宗初祖的地位也便被正式构建起了了。在宗晓所编之《樂邦文類》卷四,首先提出慧远净土初祖之说:
  吾土始自慧远白莲社,与谢灵运刘、遗民辈倡导之。后继有昙鸾、道珍、怀感、怀玉、道绰、善导之愿行,尤着而可考。吾天台智者大师,承圣贤之后,振法华之音,其教始大备,而行之益远。[⑥]
  在这里,慧远因结白莲社而首次作为净土宗之初祖而出现。此后,元朝人普度所编的《庐山莲宗宝鉴》中,又立了慧远、昙鸾、智者、善导、法照、少康、省常、慈觉、延寿、慈云等念佛法门的实践者为净土宗的“正派”。《庐山莲宗宝鉴》中记载慧远法师的事实云:“師入定至十七日出定,見阿彌陀佛紫磨黃金身遍滿空界。《龍舒淨土文》載遠公三睹聖相,沈厚不言。”[⑦]这些传说多半是后人根据慧远法师的文章添加到传记中去的。其意义则是通过肯定慧远修行净土法门之成就,而确立其净土初祖之“合法性”。因此,慧远净土宗初祖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后世净土宗的文献而逐渐被构建起来的。现在的问题是,这样的构建究竟是否“合法”?这就需要从教理的层面找到慧远之念佛与净土往生的关联关系。
二、慧远念佛禅所包含的净土意趣
  慧远在《念佛三昧詩集序》中云:“功高易進,念佛為先”,而《高僧传》等早期的传记资料有谓其有与诸贤“共期西方”之誓愿,故慧远既修行念佛法门,又有死后往生西方净土的心愿,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但问题是慧远的往生是否是通过念佛禅修而实现的呢?在早期的传记中并没有直接把念佛与往生关联起来?这说明至少在晋宋时期,念佛见佛与念佛往生并不具有同等的意义,也就是说,念佛禅之修行并不必然具有往生之意趣。那么,要肯定慧远在净土教理史上的地位,必须明确慧远之念佛与往生西方之关系。据《高僧传》所载,慧远与庐山诸贤曾于无量寿佛像前“建斋立誓,共期西方”。并令刘遗民作誓愿文云:
  推交臂之潜沦,悟无常之期切。审三报之相催,知险趣之难拔。此其同志诸贤,所以夕惕宵勤,仰思攸济者也。[⑧]
  “无常”与“三报”均是世间的流转相,众生因未断烦恼,而轮回生死,受诸苦恼,不得解脱。这种对娑婆世界的厌离之情,是其发愿“共期西方”的直接动因。因此,其念佛三昧禅法之修行,就不仅仅是定中见佛这么简单,还包含了要借此禅定而于来世往生阿弥陀佛净土这一层意思,慧远在《念佛三昧诗序》中云:是以奉法诸贤,咸思一揆之契,感寸阴之颓影,惧来储之未积。于是洗心法堂,整襟清向。夜分忘寝,夙宵惟勤。[⑨]
  可见,庐山教团之念佛,是与其对无常生命之现实体悟有关的。这种体悟一方面当然是来自佛经之言教,但东晋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可能更直接地使得这些聚会于庐山的僧俗感到了三界之苦。因此,其修行实践必然会带有对来世安宁之祈求。故刘遗民之誓愿文云:
随喜 随喜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净土与静心
下一篇:善导礼赞仪新探

热门点击
  1. “净土”的现代意义
  2. 净土与静心
  3. 庐山慧远的净土思想及其对后世净土宗的影响
  4. 善导礼赞仪新探
  5. 唐玄奘《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四维四佛”考
  6. 杨仁山与小栗栖香顶——关于中日净土教的一
中国•常熟 兴福禅寺 地址:江苏省常熟市寺路街148号 苏ICP备14022119号-1
Tel: 0512-52844489 Fax: 0512-52859227 E-mail: csxingfutemple@qq.com
   技术支持:佛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