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佛交流 > 般若之门 > 佛学文摘 > 律宗

中国比丘尼合法性的确立——尼净捡受戒考

时间:2013-12-21 20:20:43  来源:  作者:唐嘉 宋筱清
  登船受戒的慧基,是刘宋朝佛教界较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慧基“年满二十度蔡州受戒,跋摩谓基曰:汝当道王江东,不须久留京邑。” [54] 果然,元徽后,慧基“乃勅为僧主,掌任十城,盖东土僧正之始也。”[55]《大宋僧史略》亦云:“南朝慧基姓偶,钱塘人,依求那三藏于蔡州受戒。后化行越土,寻勅为僧主,掌任十城,东土僧主之始也。” [56]笔者认为,赞宁所录将“僧伽跋摩”误写为“求那跋摩”,因为兼考慧基齐建武三年  (496)时85岁,元嘉八年(431)求那跋摩卒时尚不足满20,故应受戒于僧伽跋摩。
  上段僧伽跋摩与慧基对话,行文讨论重受戒的可行性,反映持戒受戒依本守旧与依情变通间的对话[57]。文末交侍慧基于船上受戒一事,说明于船上受戒是结界中有僧不和合时,使界戒坛合法,受戒有效的方式。       
三、净捡何以是中国第一个比丘尼
  前文考察了船上结界受戒的合法性,但净捡为何到泗水结界,仍存疑问。慧基登船受戒,就近于蔡州岸,而泗水离洛阳距离很远,净捡不就近而就远至泗水,实令笔者感到疑惑。
净捡籍属彭城,彭城与寿春、广陵同属今苏皖北部,位于沂、沭、泗诸水下游。泗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条水系,案《水经注》:“泗水出鲁卞县北山”,“自卞而会于洙水,西南流迳鲁县”,“洙泗二水交于鲁城东北十七里”,“泗水自城北南迳鲁城西南合沂水”。后泗水南下“南迳高平山,南迳高平县故城西”,“泗水又东迳郗鉴所筑城北又东迳湖陵城东南”,“泗水又左会萧梁水”,“又东过沛县”,“东北流迳定陶县南,又东迳山阳郡县” 而后东流。泗水“东南流迳广戚县故城南”,“又东南过彭城县东北”,“又东南过彭城县东北”,再“又东南迳淮阳城北”,“又东南迳魏阳城北”,“又东迳角城北”,“而东南流注于淮”。[58]所经之地众多。
  泗水与中国文化传承关系密切。第一、案《汉书》:“周赧王卒,九鼎入于秦。或曰,周显王之四十二年,宋大丘社亡,而鼎沦没于泗水彭城下。” [59]位于泗水沿岸的彭城是周朝之鼎最后出现之地。第二、“王隐《地道记》咸言葬孔子于鲁城北泗水上,今泗水南有夫子冢。”[60]泗水沿岸又是孔子的埋骨地。第三、《水注经》注言:“泗水西有龙华寺,是沙门释法显远出西域浮海东还,持(按)龙华园首创,此制法流中夏,自法显始也。其所持天竺二石,仍在南陆东基堪中,其石尚光洁可爱。”[61]泗水又连接了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佛教文化。所以,净捡浮舟于泗水受戒,有其特定文化意义。泗水沿岸即是净捡家乡,也是联系中国文化与印度文化的纽带。
  再就净捡受戒情况来看:首先,净捡的授戒师包括法始、罽宾比丘智山、外国比丘昙摩羯多。其中智山得到佛图澄的肯定,大有恨不相逢之感。其次,净捡与佛图澄有联系,从佛图澄受戒的比丘尼安令首师从净捡。安令首的同门道安、释僧朗、竺法汰等人在中国佛教史上尤为重要。释僧朗对东晋与五胡的帝王均有影响[62],东晋孝武帝、符坚、慕容垂等都对僧朗表示敬意并给予供养。道安往西北影响襄阳、江陵、庐山一带中国佛教的发展,开创中国僧团管理模式,提出“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的口号,使中国佛教在王权支持下顺利发展。竺法汰往东南,远行江东住瓦官寺,得到东晋简文帝推崇,对南朝佛教影响深远。
  或正是考虑到法汰的师承与影响,唐朝僧人大觉谈到竺法汰为晋朝比丘尼受戒,为中土比丘尼第一次受戒时说:
  亦约大僧一众,为尼受戒也,即是东晋之日。……汰法师即至江宁,仍依《五分》初缘,立大僧一众,为尼受戒。于时律本未至,未有尼戒本,汰法师因约附大僧戒本中,出尼戒本。时诸大德,咸所不许,云戒是佛制,自佛之外,声闻菩萨,皆不得制,汝今出之,应当是佛。后律本既至,果然符同,唯一二处少异,故知汰非凡器也。又详云:魏时尼众已受具竟,一如前说(云云)。又案《南山尼注戒心》序云:尼初一众受缘者,昔东晋简文帝太元中,金陵瓦官寺沙门竺法汰者,道安之同学也。生知敏亮,独擅时美,为律部未具,行仪难准。遂那约大僧诸戒,并依随律等经,撰尼戒本。在世传用,又以尼众数阙,本法无施,便同爱道缘制,但从僧受。于时化行江表,流统魏秦,斯则尼戒之初,本被于世。至晋江宁咸康中,有僧纯比丘者,发愤西游,远观中城,于拘夷那国得尼戒本,寄还渭滨,名德翻之,用为正轨。比汰所出,厥旨悬同。时人雅叹,益相推伏,初汰公开尼一众受戒,而无正法可凭。至宋元嘉之初,求那方始印定,比丘尼初受。[63]
  考其说辞,则有疑惑。上文已录,僧纯本尼戒,后经竺法汰删定,但其律乃《十诵》系,非《五分》系。《五分律》系统传入中国,得力于东晋法显往西域取经之行[64],法显回中土,412年于龙光寺译《五分律》,其时竺法汰已卒。
综之,虽就比丘尼戒本翻译情况分析,竺法护时代或已有女性从比丘处受比丘尼戒,但结合各项指标综合考虑,净捡当之无愧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比丘尼。
随喜 随喜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四分律》的翻译诸问题述考
下一篇:戒律之精神与目标

热门点击
  1. 戒律与人间净土的建立
  2. 中国比丘尼合法性的确立——尼净捡受戒考
  3. 戒律之精神与目标
  4. 戒住则法住,有戒就有佛法
  5. 《四分律》的翻译诸问题述考
中国•常熟 兴福禅寺 地址:江苏省常熟市寺路街148号 苏ICP备14022119号-1
Tel: 0512-52844489 Fax: 0512-52859227 E-mail: csxingfutemple@qq.com
   技术支持:佛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