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佛交流 > 般若之门 > 佛学文摘 > 禅宗

禅悟的认识论意义

时间:2013-12-09 22:47:05  来源:  作者:楼宇烈
  佛教以悟为修行的根本目的,所谓“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若悟,即众生是佛”(《坛经》),充分道出了悟的重要性。悟,指生起真智,扫却迷妄,断除烦恼,证得佛法的真理。其中,包含了两方面的意义,从开悟方面讲,是指能证的智慧,如菩提(bodhi)等;而从证悟方面讲,是指所证的真理,如涅槃(nirvāna)等。通常则是合两者而言悟。
  禅宗言顿悟,也包含开悟与证悟两个方面,前者谓“顿悟菩提”,“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后者谓以此“般若之智”,“各自观心,令自本性顿悟”,即“识心见性,自成佛道”(同上)。禅宗六祖慧能反复强调,“世人性本自净”,“自性能含万法”,所以,他的得法偈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同时,慧能又强调“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因此,所谓悟即在于:“见自性自净,自修自作,自性法身,自行佛行,自作自成佛道。”或者说:“自性心地以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性。若识本性,即是解脱。”若以一言赅之,则禅宗顿悟的根本精神可归结为:“本性自悟”或“自性自度”。
  这种本性“自悟”、“自度”的禅悟,强调的是个人的体验和自我的直接把握。换句话说,别人的体验不能代替你的悟,自我的体验无法以概念推理来获得。在禅宗的《灯录》中,许多禅师得悟的故事,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
  如,唐末香严智闲禅师,先事百丈怀海,聪明灵利,问一答十,问十答百。百丈死后,他去大师兄沩山灵祐禅师处参禅,灵祐问了他一个问题:“请你说一说生死的根本,父母未生你时是怎么会事?”谁知道这位原先问一答十,问十答百的聪明禅师,竟被问住了,而且遍查平时读过的书,也找不到可回答的话。于是,他反复要求灵祐为他说破。然而,灵?对他说,如果我告诉了你,你将来是会骂我的。再说“我说的是我的,终不干汝事”。后来,有一天香严智闲在田里除草时,随手把一片碎瓦扔到田边的竹子上,这时碎瓦击竹发出的声音,忽然使他有所醒悟。因此,他十分感激灵祐,说:当时他如果为我说破的话,那里还会有今天的醒悟!又如,南宋著名禅僧大慧宗杲的弟子开善道谦,参禅二十年,没有个悟入处。一次,宗杲派他出远门去送信,他怕耽误了参悟,很不愿意前去。这时,他的一位朋友宗元说,我陪你一起去。他于是不得已而上了路。一路上,他哭着对宗元说:我一生参禅,至今一点收获也没有,现在又要长途奔波,到什么时候才能入门啊!这时宗元对他说:你现在暂且把从各方参来的,自己体会到的,包括宗杲给你讲的都放在一边。旅途中凡是我可以替你的事,我全部替你去做。只有五件事我替你不得,必需你自己去做。那就是:你身上寒冷,我不能替你穿衣;你腹中饥渴,我不能替你吃喝;再有,拉屎、撒尿、驮着自己的身体走路,我也无法替你。道谦听完宗元的话后,忽然大悟,不觉手舞足蹈起来。这两则故事均说明,任何别人的悟都不能代替自己的悟,只有靠自己去亲身体验一番,才可能获得真正的悟。
  有一则故事讲,唐代禅师龙潭崇信有一天对他的老师天皇道悟说:自从我到了老师您这里,还没有得到过您关于禅悟要旨的指点呢!道悟回答说:那里话,自从你到了我这里,我无时无刻不在向你指点禅悟要旨!崇信不明白地问道:您在那里指点了?道悟说:你端茶来,我接了;你送饭来,我受了;你行礼时,我也回礼了。我那一处不在向你指点禅悟要旨!崇信听后,想了很久也没有领会过来。此时,道悟又说道:如果要把握禅悟要旨,那就应该当下直接把握,若是用心去细细推敲,就完全错了。崇信于此得到解悟。这是比较明确地点明,禅悟不能用推理,而只能直接把握的一例。在禅宗《灯录》中,人们随处可以看到各种各样希奇古怪的问答,而禅师们则都是在这种看来违背常识、不合逻辑的希奇古怪的问答中获得解悟。这些不胜枚举的例子,集中起来说明一点,即禅悟不是理智合逻辑推理的结果,而是内心直接把握的自我体验。
  正是由于禅悟的这种特性,长期以来禅悟被视作一种非理性或反理性的神秘主义(佛教中人则有自许为超理性者),而为哲学上的理性主义者和唯物主义反映论者所否定。无可否认,禅悟作为佛教禅宗的一种解脱理论和方法,必然地包含有浓厚的宗教性体验和某种神秘主义的东西。但是,随着本世纪以来,人们对于人类自身精神(心理)分析的深化,以及对于禅宗理论和方法了解的增加,许多学者注意到,在禅宗关于禅悟的理论和方法中,相当充分地揭示出了那些无法用理智分析或逻辑推理给以圆满解答的人类精神(心理)活动,如潜伏在每个人意识深处的,那些突然迸发出来的,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随意的自由联想。同时,禅悟在充分调动和发挥这种自由联想的意识的作用,来求得对天地万物和人生自我的忽然贯通,彻底了悟时,运用了各种各样不合常理的奇怪方法,其中也包含了不少有意义的心理分析和认识方法。因此,人们应当有可能透过禅悟的宗教体验和神秘主义,去把握其中那些有意义的心理分析和认识方法。这里须要声明一下,我以上的叙述绝没有否定佛教禅宗信仰者在禅悟中获得的宗教体验方面的喜悦心情之意,而只是想让那些非佛教禅宗信仰者也能了解禅悟在心理和认识等方面的积极意义。
随喜 随喜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禅是生命的觉醒与超越
下一篇:禅修的目的

热门点击
  1. 调身之良药 净心之妙方
  2. 禅的本体
  3. 禅宗大纲
  4. 禅宗与净土宗之异同
  5. 法眼文益《宗门十规论》禅法思想及其价值辨
  6. 《百丈清规》初探
  7. “生活禅”乃“快乐禅”
  8.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与禅宗的发展
  9. 《中国禅学通史》——中国禅之公案化
  10. 参禅的十种利益
中国•常熟 兴福禅寺 地址:江苏省常熟市寺路街148号 苏ICP备14022119号-1
Tel: 0512-52844489 Fax: 0512-52859227 E-mail: csxingfutemple@qq.com
   技术支持:佛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