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自己脱离了死亡与重生的轮回还不够。这样做,仍然没有充分发挥人类的潜能。我们并不是唯一尝受苦与不满足感的众生,所有众生都陷在相同的处境。而且,大部分的生命都缺乏智慧的法眼,找不到平息苦的正道。地上所有的生命毫无例外,一辈子都日以继夜的寻找克服苦、获得享乐与幸福的方法。但是,由于被无明覆蔽,这种寻找徒然无功,不但没有达到心中理想的目标,反而得到更多的挫败与痛苦。虽然想要消除苦,却只是愈来愈远离涅槃——彻底止息苦的境界。
所有的生命都和我们一样受苦,并且希望离苦。了解了这一点,那么,光是寻求自己的解脱或涅槃,显然十分自私,我们应该努力使所有人都得到解脱。为了开导他人走上真正止息痛苦的正路,首先我们必须彻底证悟。换句话说,我们必须达到佛位,来帮助别人获得解脱。这种情况可以用以下的例子来解释。假设我们想要带领一个朋友到美丽的公园,让她享受美好的风光。如果我们的眼睛瞎了,不管多么希望带她到公园去,也是徒然。必须有良好的目力,并且熟悉通达公园的道路,才谈得上带领她前去公园。同样,我们必须具有圆满证悟的经验,才能明辨最好的道路,引领性向与性情迥异的众生解脱痛苦。
因此,禅修的真正目的在于获得开悟,不但实现自己的目标,也要帮助其他一切众生实现他们的目标,这是整个禅修唯一的目的。过去所有伟大的瑜珈士以及禅修大师,修习佛法时,心中都只存着这个目的。同样,我们也要怀着同样的动机禅修。佛陀的教法,依照我们不同的理解程度,有数百种不同的禅修方法可以选择。总之,我们非常有必要修行,我们不是因为任何外在的媒介,其他人,或是上帝,才被迫禅修。正如我们要对自己所受的苦难负责,我们也必须负责免除自己的苦难。我们创造了自己的处境,也要靠自己创造解脱的环境。所以,当生活中充满苦痛时,我们必须在日常例行活动之外,做些其他的事情,这些事情是指修行,也就是禅修。如果我们不转向内在修练自己的心,反而把所有的能量扩散在不停安排外在事相,那么,痛苦就会持续不断。我们的苦难是无始的,如果不采取有效的修行方法,苦难也会无止境。
一般而言,在物质非常富足的环境中,很难修习佛法。因为,环境中有太多分心的事物,干扰我们禅修。然而,这些分心事物真正的根源,不在于环境本身、工业机器、食物或其他任何事物,而在于自己的心念。
虽然人们生活在进步的物质文明之中,他们对修习佛法以及各种不同的禅修,还是怀抱着很大的兴趣。许多人真诚地追寻人类生活更高的意义,想要超越每一天,对于生存抱着动物性的关切。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觉得人们能够把精神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非常明智。这种生活,能够深入的提供心理与物质的舒适。对这些人来说,生命绝对不会变成一个空洞的承诺。
运用多种原料准备出来的食物会非常美味。同样,如果我们有一份固定的工作,或日常活动,又努力修持,并且奉行佛法,生活会变得非常丰富。把这两种生活方式结合在一起,获得的利益非常深远。
把对佛法的了解运用在日常生活中,思想、感受与经验会有很大的不同。困惑会大为减少很多,在物质世界中遭遇到困难时,痛苦也会减少很多。这种人能够控制自己的心念,理清自己的思想,有技巧的应付自己的困难,这种能力不但适用在日常生活经验,面临死亡时,更能够发挥效用。
如果我们从来没有任何修行的经验,或透过禅思修心,一旦死亡来临,势必非常可怕。然而,对于最高等的修行人来说,死亡像是愉快的返乡之旅,就像到美丽的公园野餐。即使还没有透过禅修得到最高证悟的人,死亡也可能成为舒适、不可怕的经验,坦然面对大家最后都将面对的死亡,不会被恐惧所吞噬,也不会忧虑即将经历的事情,以及挚爱的人、遗产或身体等。
今生大家都经历过出生,现在正渐渐老化,剩下来唯一要等待的就是死亡。如果修行可以帮助我们安心地面对这件不可避免的事情,禅修就非常有用。除此以外,修行还含有许多更崇高的目的。
总而言之,禅修的关键不在于外观。不管手臂如何交叉,腿如何交拧,都不太要紧。但是,很要紧的是,我们必须检查自己所做的任何禅修,是否真正对治我们受的苦?是否有效的消除了蒙蔽自心的烦恼?是否降服了无知、仇恨与贪婪?如果它确实消减这些恶念,就是完美的禅修,真正实用,非常值得。否则,只会滋生并增长恶念,譬如骄傲等,成为另一个带来痛苦的因。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我们告诉自己是在禅修,其实,根本没有依循修行的道路,也不在修习佛法。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