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大学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梅贻琦
为了考取大学,学生焦急、家长烦心、师长忧心,几乎整个社会都运动起来了。
所谓好的大学,不在学校占地大小、建筑是否宏伟、学生多或少。有的大学学生很少、地方也不大,但是培养出来的人都是相当优秀的。大学不在那些外在的条件。
那么,到底大学学习的真义在哪里?
第一,要有大识。所谓大学,就是大人之学,它要以国际文教重镇为目标,以世界学术中心为期许。在这里学习,要有大认识、大见识、大格局、大思想,以天下为家,以世界为对象,具备国际观、现代观、未来观,能担当承先启后的使命,能肩负教化大众的责任,才能培养出具有大识的器度来。
第二,要有大德。人到了大学读书,就已经不是小孩,就要自我要求、自我肯定,长养自己的厚德品格,树立大形象,发下大志愿,才会从内心生大能量,发挥一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第三,要有大量。读了很多书,很有知识,可是度量很小,还是没有大用的。假如读了大学,即使学校不大,但是能心胸广阔,地球有多大、世界有多大都容纳在我心中,历史有多长有多深都收摄在我心里,世界上一切众生都存在我的心中,心如虚空,养成大量,将来才能做大人、做大事。
第四,要有大道。一般人开车都希望走宽广的大道,好比在高速公路上,六线道、八线道都要比四线道好走。人生也是一样,我们不但要开阔自己的大道、走上大道,也要成就别人的因缘,让别人行走在大道上。大道是真理,大道是光明,所谓大学就是要走上大道。
“智者以知,了解一切,仁者以爱,包容一切:勇者以义,牺牲一切,忠者以诚,奉献一切。”大学,应该是追求知识的殿堂,是传播真理的宫殿,是培养伟人的摇篮,是陶铸圣贤的道场。有为的老师就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学生;有德的老师就像莲花一样,吐露芬芳,嘉惠学子。平庸的老师只会叙述,良好的老师懂得讲解,优异的老师能够示范,伟大的老师重在启发。
综上所述,大学应该要具备人文思想的内涵、兼容并蓄的精神、福慧双修的理念,以及行解并重的教育。
·佛光莱根谭·
教育,不是知识的瓦砾,而是学问的堡垒;
教育,不是教条的枯藤,而是生命的花园;
教育,不是装饰的花蔓,而是深邃的内涵;
教育,不是溺爱的礼物,而是佛心的泉源。
教育的条件
子路问孔子:“老师您所讲的仁义之道真是令人向往,这些道理应该马上去实行吗?”孔子说:“你有父亲在,需要你去照顾,怎么能听到这些道理就去实行呢?”一会儿冉有也来问:“老师,我从·您这里听到的那些仁义之道应该立即去实行吗?”孔子说:“是啊。”站在一旁的公西华问:“老师,子路问时,老师说不可以马上就行;冉有问时,老师则说应该闻而即行。我弄不明白,请老师指教。”孔子说:“冉有为人懦弱,所以要激励他;路勇武过人,所以要中和他。”
佛陀为不同众生说八万四千法门,就是依不同根机的权巧方便教育法。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人来到这个世间必定有天生特长,依据其个别特质,给予开发其个别专长的方法,就是授道者的责任。
那么,具体的教育方法有哪些呢?
一、要观机逗教。所谓“天下无不可教之人”,我们看看世界名人,爱因斯坦、贝多芬、牛顿等都是因为没有放弃而有成就。教育是依据学子的根机而教,而不是以一个版本的方法论定。就如照顾不同季节、不同品种的花树,如果是用同一种方法,必定失败多于成功。
二、要解行相应。学问是学来运用在生活上的,而不只有文字上的背诵与明了。学问的成就不在书读了多少,而是在运用上是否纯熟、生活上实践的多寡。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是解行相应的重要性。因此,上位者,要能让学子从你的言行中看到学问的应用。
三、要去疑生信。歌德说:“随着知识的增加,怀疑也会跟着增加。”为师者,不能忽视学生的疑点,要帮助学生从问题中寻找答案。所谓“学问之进步,在乎疑:大疑大进,小疑小进,其疑之处方成悟。”引导学子如何从疑问中产生知识,是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
四、要利乐有情。科技的发达,改变人们只能听天从命的宿命观。例如台风地震的预知,减少人们生命财产的损失,交通电信的发明,减少人们长途跋涉的风险以及亲人离散音信全无的恐惧,还有电脑的发明、医药的发展等等都是改变人类生活的学问。所以,教育要能提升人类的智能,要能利乐有情。
教育就是开发能量与增进知识的渠道。一个好的教育者,能开发学子的心智,培养世间伟人,启发蒙蔽者的潜能,甚至是社会、国家安定进步的力量,正所谓“教养有道,则天无妄生之才”。
·佛光莱根谭·
现代教育要能光大人文思想的内涵,
现代教育要能发扬欢喜融和的精神,
现代教育要能推动福慧双修的理念,
现代教育要能实践解行并重的教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