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佛交流 > 般若之门 > 佛教常识 > 佛教历史

宋代临济宗

时间:2013-12-08 15:00:50  来源:  作者:

  宗杲所处时代,适值金兵入侵、宋室几亡,奸权当道、国难当头之时。他虽身在佛门,但不曾忘却世事,也未尝无动于衷。政局的变幻,民族的危亡,民生的疾苦,不仅给世俗社会的人们带来苦恼和不安,而且也冲击着深居寺院的僧侣们,使他们与世人同感忧患。张九成承认,他之所以与宗杲私交甚深,是因为对方“一死生穷物理。至于倜傥好义,有士大夫难及者”(《人天宝鉴》)。

  宗杲认为,学佛和习儒可以统一,而且也能够统一。他说:“若知径山落处,禅状元即是儒状元,儒状元即是禅状元”(《大慧语录》卷四);“若透得狗子无佛性话,……儒即释释即儒,僧即俗俗即僧,凡即圣圣即凡。”(《大慧语录》卷二八)这是有意将历代儒释合一思想加以具体落实。他又通过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从大乘佛教平等观念出发,提出僧侣也应与世俗忠义之士一样,具备忠君爱国的思想品格。他在《示成机宜》书中写道:“菩提心则忠义心也,名异而体同。但此心与义相遇,则世出世间一网打就,无少无剩矣。”(《大慧语录》卷二四)只要将佛家的菩提心与理学的忠义心合而为一,在同一个人身上有机结合,那么他就包融了全部世间出世间的学问。

  为了区别“忠义”之士与“奸邪”之辈,宗杲在佛学心性说基础上,结合宋代理学人性论,给“性”予以自己的解释。他说:

  其差别在人不在法也。忠义奸邪与生俱生。忠义者处奸邪中,如清净摩尼宝珠置于淤泥之内,虽百千岁不能染污。何以故?本性清净故。奸邪者处忠义中,如杂毒置于净器,虽百千岁亦不能变改。何以故?本性浊秽故。前所云差别在人不在法,便是这个道理也。如奸邪、忠义二人同读圣人之书,圣人之书是法,元无差别,而奸邪、忠义读之,随类而领解,则有差别矣。(《大慧语录》卷二四)

  忠义之心出自清净本性,奸邪之心则出自浊秽本性,在人而不在法,很难改变。这一“忠义”与“奸邪”的对照,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显而易见是时代的产物,决不是对心性问题的一般讨论。他曾明白无误地宣称:“予虽学佛者,然爱君忧国之心,与忠义士大夫等。但力所不能,而年运往矣。喜正恶邪之志,与生俱生。”(《大慧语录》卷二四)他要从忠义与奸邪的对比中站稳民族立场,并把它最终落实到“爱君忧国”的理想和行动上。所以他又说:“未有忠于君而不孝于亲者,亦未有孝于亲而不忠于君者。但圣人所赞者依而行之,圣人所诃者不敢违犯,则于忠于孝、于事于理、治身治国,无不周旋,无不明了。”(《大慧语录》卷二四)

  在南宋初年投降势力日趋抬头之时,作为出家人的宗杲能提出这样的思想,无疑是可贵的。他走出了寺院的狭小天地,把“普渡众生”的口号付诸社会实践。所以,张浚在他所撰的《大慧塔铭》中特别把这一点提了出来,说:“师虽为方外士,而义笃君亲。每及时事,爱君忧时见之词气。其论甚正确,……使为吾儒,岂不为名士?而其学佛,亦卓然自立于当世。”(《大慧语录》卷六)

  宗杲不仅在思想上提倡忠义与奸邪的对立,将爱君忧国视为做人的准则,而且也确实身体力行。他在当时和、战两派的激烈斗争中,坚定地站在主战派一面。也正由于这一点,他遭到秦桧之流的残酷迫害,被流放衡州(湖南衡阳)、梅州(广东梅州),前后凡十五年,而初心未改。

随喜 随喜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宋代曹洞宗
下一篇:宋代士大夫禅学

热门点击
  1. 禅宗“灯录”和“语录”
  2. 上座部佛教概况
  3. 斯里兰卡佛教
  4. 宋代佛教的融合思潮
  5. 洛阳伽蓝记
  6. 佛教的历史与演变
  7. 派系、教义与经典
  8. 僧伽制度、佛事仪式与节日
  9. 文化艺术
  10. 东南亚佛教(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印度
中国•常熟 兴福禅寺 地址:江苏省常熟市寺路街148号 苏ICP备14022119号-1
Tel: 0512-52844489 Fax: 0512-52859227 E-mail: csxingfutemple@qq.com
   技术支持:佛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