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佛交流 > 般若之门 > 佛学文摘 > 禅宗

禅宗:对问题的提问

时间:2013-12-09 22:55:51  来源:  作者:陈洁
  总之,对待问题有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两种。正的方法是面对,面对是一种肯定,负的方法是毁灭,毁灭是一种否定。如果问题的提出本身就有问题,就是最根本的问题,那么对它不能回答,只能毁灭。“如果问题本身是荒谬的,并且所要求的回答又是不必要的,那么这问题除了使提问者感到羞耻之外,有时还有这种害处,即诱使不小心的听众做出荒谬的回答,并呈现出这种可笑的景象,即一个人(如古人所说过的)在挤公山羊的奶,另一个人拿筛子去接。” [7](第110页)
无论提问者思考的什么,提出的问题是什么,禅师们总是把他引向对问题本身的反思:这样问对不对?有没有问题?应该怎么提问?典型的如石头,僧人问:“如何是解脱?”师(石头希迁)曰:“谁缚汝?”问:“如何是净土?”师曰:“谁垢汝?”问:“如何是涅槃?”师曰:“谁将生死与汝?” [2](卷五,第256页)
  这种否定问题的方法用禅宗的话说就是“遮断”,不断的遮断,不断的毁灭问题,不断的通过毁灭问题来提升问题的层次,一直把提问者接引进最高的境界,这就是禅师们的作派。
  禅宗否认问题的第二层意思是,自性只能通过内在自我的深入体悟,而通过问-答来追求明心见性是缘木求鱼的错误方式。禅宗否定的不仅是问题(内容),而且是提问(形式)。
  佛性就是自性,自性完全是因人而异的,只能由个体通过自悟来实现。而提问运用的是语言,构成的是至少两个人(问者和答者)之间的人际交流,语言是公众化的东西,必然有共同遵守的普遍性规范,如语法、词汇等。可是,“悟道不是知识或认识,而是个体对人生谜、生死关的参悟,当然就不是通过普遍的律则和共同的规范所能传授。”[8](第203页)所以禅宗从根本上反对问问题,而提倡直观自悟。有人问大觉道钦:“如何是祖师西来意?”道钦就干脆直白的说:“你提问不当。”僧人不懂,还问:“那要如何提问?”道钦只好说:“等我死了再告诉你。”死了还怎么能告诉呢?道钦说“提问不当”,僧人理解为这个问题问得不对,所以想知道该如何提问,其实道钦的意思是“提问本身就不对”,你不能提问,我也不能回答,提问-回答的对话当中,你我就交流了,我和你的思想有了沟通和混杂,我不再是完全的我,你也不是真正的你,这样不行。什么时候才能对话呢?——死了之后!道钦用这样一种决绝的方式彻底断绝了任何公众性的交流和思考方式。所以大颠宝通禅师说:“夫学道人须识自家本心,将心相示,方可见道。多见时辈祇认扬眉瞬目,一语一默,蓦头印可,以为心要,此实未了。” [2](卷五,第265页)用语言提问本身就不对,用语言回答也不对,再执著于这语言的问答,则更不对,“问-答”这种形式本身在禅师们看来就是“盲者依前盲,哑者依前哑。” [2](卷五,第265页)离了自性。
  曾有个尼姑问赵州什么是大法的密意,赵州掐了尼姑一下,这是出格的行为,但是当年佛祖拈花,迦叶微笑,此种的密意,又岂是能问能说的?禅宗特别强调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意义就在于此。
  不能提问也就意味着不能回答,不对你说,就是不说,你自己去琢磨。我说了是我的,只有你自己明白的,才是你自己的。围绕着这一点,禅宗中诞生了很多有趣的公案,《无门关》第39则说一个和尚念诗,才念了一句“光明寂照遍河沙”,云门打断他问:“这不是张拙秀才的诗吗?”张拙参石霜禅师时开悟,写了一首诗:“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断除烦恼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随顺世缘无罣碍,涅槃生死等空花。” [2](卷六,第316页)这是一个有名的偈子,所以云门问起时,和尚自然回答:“是的。”结果云门批评说:“你话堕了。”
  这个和尚何以话堕了?因为这句诗虽是张拙秀才所作,但既然从你的嘴里念出来,就需要你自家有所体会,这样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否则只求粘附于语言文字本身,那是别人的,不是自己的。所谓“从门入者不是家珍。”需要“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岩山语)[2](卷七,第380页)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随喜 随喜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禅意人生,活在当下
下一篇:禅宗大纲

热门点击
  1. 调身之良药 净心之妙方
  2. 禅的本体
  3. 禅宗大纲
  4. 禅宗与净土宗之异同
  5. 法眼文益《宗门十规论》禅法思想及其价值辨
  6. 《百丈清规》初探
  7. “生活禅”乃“快乐禅”
  8.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与禅宗的发展
  9. 《中国禅学通史》——中国禅之公案化
  10. 参禅的十种利益
中国•常熟 兴福禅寺 地址:江苏省常熟市寺路街148号 苏ICP备14022119号-1
Tel: 0512-52844489 Fax: 0512-52859227 E-mail: csxingfutemple@qq.com
   技术支持:佛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