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佛交流 > 般若之门 > 佛学文摘 > 禅宗

论禅宗

时间:2013-12-12 13:56:25  来源:  作者:冯友兰
  薛简又问说:“明喻智慧,暗况烦恼。修道之人,尚不以智慧照破烦恼,无始生死,凭何分离?”慧能回答说:“烦恼即是菩提,无二无别。若以智慧照烦恼者,此是二乘小见,羊鹿等机。大智上根,悉不如是。”
  薛简又问说:“如何是大乘见解?”慧能回答说:“明与无明,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慧能在这里说出禅宗最后的见解。个体的心也就是宇宙的心。心就是那么一个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它就是那么一个样子,这就叫如如。菩提是它,烦恼也是它。菩提与烦恼的分别不在于它,而在于个人的迷悟。迷了它就是烦恼,悟了它就是菩提。所以说,烦恼菩提“无二无别”。《起信论》或其他佛学的著作,常举一个比喻说,一个迷了方向的人错误地以西为东,等到他正确地认识了方向以后,他就知道原来的西就是东,并不是还有一个方向叫作东。 
  薛简又问说:“师说不生不灭,何异外道?”慧能回答说:“外道所说不生不灭者,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无生。我说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无灭,所以不同外道。汝若欲知心恶(依上文当作心要),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意思就是说,外道仍然是把生灭对立起来,然后用修行去掉这种对立,以得到不生不灭,即所谓“无生”。慧能自以为他所说的不生不灭,是“本自无生,今亦无灭”,所以同外道不同。这就是宇宙的心,也就是禅宗所说的“实性”。一个人有了这种认识,就叫“见性”。上边说过,弘忍说神秀的偈“未见本性”,慧能的偈“亦未见性”,因为那两个偈都没有讲到慧能在这里讲的道理。 
  慧能并且告诉了薛简“心要”和“得入”的方法,薛简“豁然大悟”(以上引文均见《五灯会元》卷一)。这一段文章很重要,但是事情发生在《坛经》行世以后,所以没有载入《坛经》。 
  在慧能的时代,哲学的用语还不很完备,所以慧能的意思还没有说清楚。用现在哲学中的话说,外道所说的不生不灭,是时间中的生灭相续,所谓无生,其实是长生。慧能所说的“本自无生,今亦无灭”,不是时间中的生灭相续,而是永恒。永恒不是长时间,而是无时间。 
  禅宗中的南北两宗不同,照传统的说法,是修行方法的不同,北宗主张“渐修”,南宗主张“顿悟”。这个不同是有的,但其所以有这个不同,是因为它们在哲学上有根本的不同。这个不同,就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不同。
  我认为,在中国佛教和佛学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一场大辩论,有一个根本问题。那一场大辩论,就是“神灭”和“神不灭”的大辩论,这是佛教内和佛教外的人的辩论。另一个根本问题是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之间的问题,这是佛教和佛学内部的问题。一切诸法唯心所现,这是佛教和佛学的各派所公认的。但是,这个心是个体的心或宇宙的心,各派的见解则有不同,主张个体的心的是主观唯心主义,主张宇宙的心的是客观唯心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贯穿中国佛教和佛学的整个发展过程中。禅宗也是围绕这个问题而发生争论,分为派别的。
随喜 随喜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静坐与禅定
下一篇:论禅宗思想中的内在性与超越性问题

热门点击
  1. 调身之良药 净心之妙方
  2. 禅的本体
  3. 禅宗大纲
  4. 禅宗与净土宗之异同
  5. 法眼文益《宗门十规论》禅法思想及其价值辨
  6. 《百丈清规》初探
  7. “生活禅”乃“快乐禅”
  8.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与禅宗的发展
  9. 《中国禅学通史》——中国禅之公案化
  10. 参禅的十种利益
中国•常熟 兴福禅寺 地址:江苏省常熟市寺路街148号 苏ICP备14022119号-1
Tel: 0512-52844489 Fax: 0512-52859227 E-mail: csxingfutemple@qq.com
   技术支持:佛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