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佛交流 > 般若之门 > 佛学文摘 > 律宗

戒律与人间净土的建立

时间:2013-11-21 14:02:34  来源:  作者:
二﹑ 戒律的意义及其功能
  
  戒律在梵文圣典中﹐有许多常见的名称﹕(参考土桥秀高氏《戒律研究》页3)
  
  (一)「戒」为「尸罗」(`siila)﹔「律」为「毗奈耶」﹐又译作「毗尼」
  
      ( vinaya )。
  
  (二)「戒律 」合称不是「尸罗毗奈耶」(`siila-vinaya)﹐主要是指七众
  
       佛子的别解脱戒﹐称为「波罗提木叉」(praatimokkha )。
  
  (三)「戒律」二字的内容﹐宜为「戒律仪」(`sila-sa^mvara)。
  
  (四)通常所称广义的「戒律」﹐宜含有「戒」﹑「律」﹑「别解脱戒」﹑「别解脱律仪戒」(paatimokkha-sa^mvara-`siila)等的项目。
  
  (五)戒律又有「学处」(sikkhaapada)﹑「禁戒」( 'siila-vata)﹑「律仪」(iriyaa)﹑「威仪」( iriyaa-patha)等名。
  
  除了「威仪」单指四大威仪的仪礼容貌举止﹐其余指戒相﹐是别解脱戒的持犯准则和各种会议的仪程规则。通称的戒律﹐玄奘之前的旧译为毗尼﹐嗣后的新译为毗奈耶﹐也有译作鼻奈耶。
  
  毗奈耶含有多种意义﹕(一)《毗尼母经》卷 1﹐律有「灭」义﹕「毗尼者名灭﹐灭诸恶法﹐故名毗尼。」(二)《清净毗尼方广经》﹐律有「调伏」义﹕「毗尼﹐毗尼者调伏烦恼﹐为知烦
  
  恼﹐故名毗尼。....烦恼不起﹐是毕竟毗尼。」(三)《善见律毗婆沙》卷1﹐也说律有「调伏」义﹕「问曰﹕何谓毗尼义耶﹖说
  
  偈答曰﹕将好非一种﹐调伏身口业﹐知毗尼义者﹐说是毗尼义。」(四)毗尼或毗奈耶﹐尚有灭诸恶行﹑离诸恶道﹐ 化度﹑善治...等义。在《毗尼
  
  母经》卷7﹐又说毗尼有五义﹕忏悔(所犯)随顺(如来教法)﹑灭(
  
  恶法)﹑断(烦恼)﹑舍(舍所作﹑舍见事)。佛经中处处都说到﹕佛弟
  
  子当依法住﹑依律住﹐正法住世﹐佛即住世。站在戒律的立场﹐正法与律﹐
  
  不能分割﹐所以名为「正法律」。正法的功能在于净化人类心灵﹐断诸烦恼﹐
  
  净化人间社会﹐灭诸恶法﹑恶行﹑恶道。戒律实则已经涵盖了正法的功能。
随喜 随喜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四分律》的翻译诸问题述考

热门点击
  1. 戒律与人间净土的建立
  2. 中国比丘尼合法性的确立——尼净捡受戒考
  3. 戒律之精神与目标
  4. 戒住则法住,有戒就有佛法
  5. 《四分律》的翻译诸问题述考
中国•常熟 兴福禅寺 地址:江苏省常熟市寺路街148号 苏ICP备14022119号-1
Tel: 0512-52844489 Fax: 0512-52859227 E-mail: csxingfutemple@qq.com
   技术支持:佛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