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佛交流 > 般若之门 > 佛学文摘 > 律宗

戒律与人间净土的建立

时间:2013-11-21 14:02:34  来源:  作者:
  在此三种方式之外﹐如果真心要出家﹐假以时日﹐先度父母归敬三宝﹐也能如愿﹔如果出家意愿并不如何坚固﹐那就不用出家了。
  
  沙弥求度出家﹐除了父母不听不得度之外﹐尚有为了保持僧团的平静清净﹐为了顺应世间常情常理及国家法令﹐故有「遮难」的限制﹐凡是太老(过八十﹑九十岁)﹑太小(七岁以下)﹑生理不正
 
常﹑心念不正常﹑负债﹑奴仆未获自由者﹑王法不许者﹐均不应度。
  
  因为佛教的责任在于净化人心﹑净化社会﹐也要关心政治法令﹐但不介入政治法令的革命运动。所以佛教传到任何一个国家地域﹐便遵守其制度﹐顺应其文化﹐然后于潜移默化中﹐改变其陋习及恶
 
法﹐导正其方向的偏差。
  
  另有一例﹐便是《摩诃僧只律》有关比丘戒中重戒的四波罗夷法(paaraajika)第二条「偷盗戒」的罚则﹐凡不与而取五钱或超过五钱者﹐便成重罪不可悔﹐必须舍出家还俗家﹐然后接受王法的处
 
置﹔那也是为了顺应当时当地的王法而制的一条重戒。
  
  当时佛住王舍城﹐频沙王当政﹐佛问﹕「大王﹐盗至几钱﹐应至死﹐乃至应罚﹖」王言﹕「十九钱为一利沙盘﹐分一利沙盘以为四分﹐若盗一分﹐若一分值﹐罪应至死。」佛陀即告诸比丘﹕「
 
若盗一分﹐若一分值﹐犯波罗夷。」把十九钱分作四等分﹐则每一等分相当于五钱稍不足﹐在《四分律》中即说﹕「若以盗心取五钱﹐若过五钱﹐若牵挽取﹐若埋藏﹐若举离本处﹐初离处﹐波罗夷。」
  
  波罗夷(parajika)意译为极恶﹑重﹑弃﹑断头﹐因为依据当年摩羯陀国的国法﹐凡偷盗约值五钱﹐便是死罪﹐佛陀就依王法作为制定戒律罚则的标准。如果到了他国或到了现在的那一个国家﹐死
 
罪的标准不同﹐甚至已废除了死刑﹐佛陀制戒的罚则标准﹐岂非也会随着变更。
五﹑舍小小戒与禅林清规
  
  由于佛陀住世时代﹐为弟子们的生活行仪﹐作了许多指示﹐多半是权宜的设施﹐不是根本的精神所在﹐故在佛陀即将入灭之际﹐特别叮咛阿难尊者说﹕“当自检心。阿难﹐汝谓佛灭度后﹐无复覆护
 
﹐失所恃耶﹖勿造斯观﹐我成佛来﹐所说经﹑戒﹐即是汝护﹐是汝所恃。阿难﹐自今日始﹐听诸比丘﹐舍小小戒。上下相知﹐当顺礼度。”
  
  佛陀是人天的导师﹐他不以权威慑众﹐乃以智能作众生的津梁﹐由其智能中宣流出的经教和戒律﹐便是弟子们的依怙之所﹐只要依法住﹑依律住﹐便等于依止佛陀而住。此在《善见律kc婆沙》卷 1
 
﹐也有大迦叶这么想﹕「佛在世时﹐语阿难﹕我涅盘后﹐所说法戒﹐即汝大师。」
  
  同书的另一段﹐记述第一次结集大会中﹐诸比丘更说﹕「毗尼藏者﹐是佛法寿﹐毗尼藏住﹐佛法亦住。」强调戒律的维系﹐是正法久住的最大保障。可见戒律的内容繁琐﹐大大小小﹐有重有轻﹐有
 
的仅为适应某时某地的某一弟子的偶发事件﹐并非凡是佛制的戒条﹐人人都用得到﹐也非时时有用﹑处处有用。因此佛陀临涅盘时﹐许可比丘弟子们舍小小戒。不过到了第一次结集大会上﹐阿难提起此
 
事﹐却又忘了问佛﹐小小戒的范围层次指的是什么﹖结果无法在大会上通过﹐而由大迦叶裁决﹕「随佛所说﹐当奉行之﹐佛不说者﹐此莫说也。」
  
  其实﹐若从律藏的资料中﹐细心探索﹐也不难发现﹐舍小小戒的问题﹐是可以清的﹐凡是与当时当地的情况──民情﹑风俗﹑习惯﹑法律无关的﹐凡是不涉及身口意三业清净原则的﹐凡是跟佛教
 
的僧团形象无关的﹐都可纳入小小戒的范围。依据我个人的研究﹐曾经写过一篇短论﹐综合起来﹐知道是指在比丘戒的四波罗夷﹑十三僧残 (samghava'sesa)﹑二不定法之外的﹐都可考量列入小小戒
 
的范围。
  
随喜 随喜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四分律》的翻译诸问题述考

热门点击
  1. 戒律与人间净土的建立
  2. 中国比丘尼合法性的确立——尼净捡受戒考
  3. 戒律之精神与目标
  4. 戒住则法住,有戒就有佛法
  5. 《四分律》的翻译诸问题述考
中国•常熟 兴福禅寺 地址:江苏省常熟市寺路街148号 苏ICP备14022119号-1
Tel: 0512-52844489 Fax: 0512-52859227 E-mail: csxingfutemple@qq.com
   技术支持:佛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