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佛交流 > 般若之门 > 佛学文摘 > 禅宗

《中国禅学通史》——中国禅之公案化

时间:2013-12-09 22:04:37  来源:  作者:高令印
  上堂云:“风和日暖,古佛家风,柳绿桃红,祖师巴鼻,眼亲手辨,未是惺惺,口辩舌端,与道转远。从门入者,不是家珍。且道毕竟如何想见?”又云:“无事不来还忆君。”
  由此可见,法演思想之禅味至为浓烈,富有较高的哲理,显然是由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所致。
  (3)四嘱
  法演之师方会临终时对他的“四嘱”,很值得引述。其曰:
  一、福不可受尽,福尽则必致遭殃;二、势不可使尽,势尽则定遭欺侮;三、语不可说尽,说尽则机不密;四、规矩不可行尽,行尽则众难住。
  此叫做“陈其四端”。这在世俗也是警世良言,应是每个人的座右铭。
  基于这种德性,法演为人作事的境界至高。他说:
  人之性情,固无常守,随化日迁。自古佛法虽隆替有数,而兴衰之理未有不由教化而成。昔江西、南岳诸祖之利物也,扇以淳风,节以清净,被以道德,教以礼义,使学者收视听、塞邪僻、绝嗜欲、忘利养,所以日迁善远过,道成德备而不自知。今之人不如古之人远矣!必欲参究此道,要须确志勿易,以悟为期。然后祸患得丧,付之造物,不可苟免,岂可预忧其不成而不为之耶?才有丝毫顾虑萌于胸中,不独今生不了,以至千生万劫无有成就之时。
  此是法演对郭正祥所说。郭正祥字公辅,号净空居土,问道于白云守端,与法演为同学;曾任提刑。在这里,他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人有过患是必然的,不要因此而不教之。“演祖(法演)见衲子有节义而可立者,室中峻拒,不假辞色,察其偏邪谄佞,所为猥屑不可教者,愈加爱重,人皆莫测焉。呜呼!盖祖之取舍必有道矣。”
  3.宗风
  方会是杨岐宗创始人,其禅风即宗风。据记载:
  慈明(按即方会的老师楚圆)忌辰,设斋,集众。师至真(按真,即楚圆的画像)前,以两手捏拳安头上,以坐具画一画,打一圆相,便烧香。退身三步,作女人拜。首座云:“休捏怪!”
  此作女人相是杨岐宗之特点。滑稽可笑,不可凿磨。又据记载:
  问:“师唱谁曲?宗风嗣阿谁?”师云:“有马骑马,无马步行。”进云:“少年长老,足有机筹。”师云:“念你年老,放你三十棒。”
  上堂,供养主问:“雪路漫漫,如何化导?”师云:“雾锁千山秀,迤逦问路人。”僧问:“忽有人问杨岐意旨,未审如何举似?”师曰:“大野分春色,岩前冻未消。”由此可见,杨岐宗引导学人,方便灵活,不拘成规;循之善诱,逐步启发。惠洪谓,“杨岐天纵神悟,善人游戏三昧;喜甚验衲子,是古尊宿之风。”杨岐宗之学风具有综合性,不仅有其祖师马祖道一、临济义玄之大机大用,还兼有云门宗之简洁明快、随意方便之风。
  4.传承
  杨岐宗(派)后来至为兴盛,大师辈出,如圆悟克勤、天童达观等。此宗派一直传至现代,法系连绵不绝。特别是,有四支传人日本(见下表)。
      (七)黄龙宗(派)
  1.慧南
  (1)生平事迹慧南(1002,—1069)俗姓章,信州玉山(今江西上饶)人。11岁师事同州怀玉寺智銮,后依栖贤寺澄煶。澄诅为道恒弟子,而道恒为法眼文益法嗣。后为临济宗石霜楚圆法嗣。因开山于洪州(今江西南昌)黄龙山崇恩禅院,而被称为黄龙慧南禅师,创立黄龙宗(派)。有谓他可追媲马祖、百丈,想见其门庭之盛。
  慧南的著述,有宋惠泉辑的《黄龙慧南禅师语录》、日本两足院东睃辑的《黄龙慧南禅师语录续补》等。
  (2)三关
  慧南禅学,禅籍概括为“黄龙三关”,即生缘、佛手、驴脚。据记载:
  师室中常问僧出家所以,乡关来历。复扣云:“人人尽有生缘处,那个是上座生缘处?”又复当机问答:“正驰锋辩。”却复伸手云:“我手何似佛手?”又问诸方参请宗师所得;却复垂脚云:“我脚何似驴脚?”三十余年示此三问,往往学者多不凑机。丛林共目为“三关”。
  慧南在三十多年里,反复为学者“示此三问”:第一、“人人尽有生缘处,哪个是上座生缘处?”第二、伸手曰:“我手何似佛手?”第三、垂脚曰:“我脚何似驴脚。”学者能契其旨者少,若应酬来者亦未知可否。丛林目之曰黄龙三关。其颂曰:
随喜 随喜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与禅宗的发展
下一篇:参禅的十种利益

热门点击
  1. 调身之良药 净心之妙方
  2. 禅的本体
  3. 禅宗大纲
  4. 禅宗与净土宗之异同
  5. 法眼文益《宗门十规论》禅法思想及其价值辨
  6. 《百丈清规》初探
  7. “生活禅”乃“快乐禅”
  8.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与禅宗的发展
  9. 《中国禅学通史》——中国禅之公案化
  10. 参禅的十种利益
中国•常熟 兴福禅寺 地址:江苏省常熟市寺路街148号 苏ICP备14022119号-1
Tel: 0512-52844489 Fax: 0512-52859227 E-mail: csxingfutemple@qq.com
   技术支持:佛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