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佛交流 > 般若之门 > 佛学文摘 > 禅宗

《中国禅学通史》——中国禅之公案化

时间:2013-12-09 22:04:37  来源:  作者:高令印
      三、五宗七家主要禅师之禅学
        (一)沩仰宗
  沩仰宗的创始人为沩山灵佑、仰山慧寂,其禅学来源于百丈怀海、大珠慧海等。怀海上面已述,下面主要讲慧海等。
  1.慧海
  (1)生平和著作
  慧海(生卒年不详)本姓朱,别号大珠,或称大珠慧海,唐朝建州(今福建建瓯)人。约与怀海同时。他早年依建州大云寺道智出家,后到江西师事马祖道一6年,得其赏识,遂成为著名的禅学大师。
  慧海的主要著作有《顿悟人道要门论》、《大珠慧海禅师语录》慧海把心看成是最根本的。他认为,“心生即种种法生,心灭即种种法灭。”这是把客观世界看成是一心起妄所影现。他从妄念引起万法,进而得出万法唯心,“善恶一切,皆由自心,咽,客观事物是由人们的感觉偶然积聚而成的虚幻妄见。因此,“求解脱惟有顿悟一门。顿者,顿除妄念;悟者,悟无所得,咽。“无所得,,即是慧海追求的成佛境界。但是,和尚也是需要物质生活的,是不能完全“无所得”的。慧海的“无所得”,仍是指思虑不滞于事物。
  于是,他提出“佛即日常生活”的著名观点。有人问他如何修行?他以“饿来吃饭,困来则眠”答之。至于一般人的生活和成佛人的生活有何不同。他说:
  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思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也。
  可见,慧海的“佛即日常生活”的观点与百丈禅是一致的。
  2.灵祐  慧寂
  (1)生平和著作
  灵佑(771—853年,亦作854年)本姓赵,或称为沩山灵枯,唐朝长溪(今福建霞浦县南)人。15岁依本郡建善寺法常出家;23岁到江西百丈山拜怀海为师,成为怀海的上座弟子。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他遵照怀海之嘱,到潭州沩山(今湖南长沙附近之宁乡县西)开法。沩山峻峭,人烟稀少,与猿为伍,以橡栗充食。后有山民见之,帮助他营建庙宇,名为同庆寺,发展到僧众近1000人,他和其上座弟子慧寂(后住袁州仰山,今江西宜春)共创沩仰宗。卒后谥大圆禅师,相国郑愚为撰碑铭。
  灵佑的著作主要有《潭州沩山灵佑禅师语录》等。
  慧寂(815—891)俗姓叶,韶州浈昌(今广东南雄西南)人;亦说他是韶州怀化(今广东番禺东南)人。17岁出家,从灵佑学禅十多年,受心印后住袁州(州治在今江西宜春)仰山,被称为仰山慧寂。卒谥智禅师。
  慧寂的著述有《慧寂语录》等。
  (2)情不随物而无事
  慧寂和灵祐的思想接近。两人的思想很难区分开来。灵佑慧寂师弟相承,别开一派,是为沩仰宗。
  先看灵枯的一段故事。他认为,世界是虚幻不实的,是“浊边过患”、“恶觉情见”的。据记载:
  师一日唤院主,主便来。师曰:“我唤院主,汝来作什么?”主无对。又令侍者唤第一座,座便至。师曰:“我唤第一座,汝来作什么?”座亦无对。
  在灵祐看来,没有实在的“院主”、“第一座”,他们是纯主观的观念,世界是虚幻不实的。其实,他所讲的“院主”、“第一座”,是具体(个别)院主、第一座的共性,抽象概括。灵佑把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对立起来。他认为,须“净除现业流识,即是修也。……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合一法”。灵佑所谓修行,不是“闭目塞耳,但情不附物即得”。这就是说,对客观事物视而不见,闻而不觉,一切善恶是非都无思量,内无所得,外无所求,达到这种境界,“即如如佛”。这就是叫人们应物随缘,随遇而安。
  灵祐主张,心性无染离妄缘,妄念一息则一切众生皆是不动菩提之座。无为无事即是道。他说:
  夫道人之心,质直无伪,无背无面,无诈妄心,一切时中,视听寻见更无委曲,亦不闭眼塞耳。但情不附物即得。从上诸圣只说浊边过患,若无如许多恶觉情见想习之事,譬如秋水澄淬,清净无为,澹泞无碍,唤他作道人,亦名无事人。……以要言之,则实际地理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若也单刀直入,则凡圣情尽,体露真常,理事不二,即如如佛。
随喜 随喜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与禅宗的发展
下一篇:参禅的十种利益

热门点击
  1. 调身之良药 净心之妙方
  2. 禅的本体
  3. 禅宗大纲
  4. 禅宗与净土宗之异同
  5. 法眼文益《宗门十规论》禅法思想及其价值辨
  6. 《百丈清规》初探
  7. “生活禅”乃“快乐禅”
  8.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与禅宗的发展
  9. 《中国禅学通史》——中国禅之公案化
  10. 参禅的十种利益
中国•常熟 兴福禅寺 地址:江苏省常熟市寺路街148号 苏ICP备14022119号-1
Tel: 0512-52844489 Fax: 0512-52859227 E-mail: csxingfutemple@qq.com
   技术支持:佛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