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在历代传播过程中,出现弊端是不可避免的,但如何才能把出现的禅门弊端重新导人正常的运作轨道,这恐怕是包括古代弘扬禅宗有识之士共同的愿望。
时至今日,中国禅宗乃至整体的佛教,在时代各种思潮的冲击下,也难免存在或多或 少的各种弊端。不难发现,文益在《十规论》中所指出的禅门弊端,在现实的佛教中也有某些反映。抚今追昔,以史为鉴,我们是否可以重温《十规论》的思想,领会文益在 《十规论》中提出的“禅宗基本宗旨”、“禅教一致”、“宗风圆融”、“理事圆融”等禅法 思想的真正精神,体会文益在《十规论》中指出的禅门弊端形成的原因,对于今日佛教事 业的建设,是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及其借鉴意义的。
[1]对禅宗史的划分,学者间有不同意见。详见杨曾文先生《菩提达摩禅法《二人四行论》》一文,载《中国嵩山少林寺建寺15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释永信、吴立民主编,宗教文化出版社,1996年,92页。
[2]其语录,全称《金陵清凉文益禅师语录》,一卷,(明)语风圆信、郭凝之编辑,T47,588上一594 页上。
[3]其传记,分别载于:《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四,禅文化研究所,1990年5月4日发行,479页;《五灯会元》卷十,苏渊雷点校本,中华书局,1984年,560页;《宋高憎传》卷十三,范祥雍点校本,中华书局,1994年,312页。
[4]《参同契注》,自宋以后失传。参见《中国禅学思想史》,(日)忽滑谷快天著,朱谦之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350页。 [2]其语录,全称《金陵清凉文益禅师语录》,一卷,(明)语风圆信、郭凝之编辑,T47,588上一594页上。
[5]其传记,分别载于:《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四,禅文化研究所,1990年5月4日发行,479页;《五灯会元》卷十,苏渊雷点校本,中华书局,1984年,560页;《宋高憎传》卷十三,范祥雍点校本,中华书局,1994年,312页。
[6]《参同契注》,自宋以后失传。参见《中国禅学思想史》,(日)忽滑谷快天著,朱谦之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350页。
[7]《中国禅学思想史》,(日)忽滑谷快天著,朱谦之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351页。
[8]《中国禅宗通史》,杜继文、魏道儒合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年,364—365页。
[9]《法眼文益禅师之研究》,邓克铭,东初出版社,105页。
[10]《唐五代禅宗史》,杨曾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558—560页
[11)《宋高僧传》卷十三,范样雍点校本,中华书局,1994年,312页。
[12]见《宋高僧传》卷十三,范样雍点校奉,中华书局,1994年,312页;以下所引《宋高僧传》皆同版本,下不详注。 《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四,禅文化研究所,1990年5月4日发行,479页;以下所引《景德传灯录》皆同一版本,下不详注。
[13]见《宋高憎传》卷十三,312页;《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四,479页。
[13]见《宋高僧传》卷十三,312页;《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四,480页。
[14]见《宋高僧传》卷十三,312页;《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四,481页。
[15] 《宋高僧传》卷十三、《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四、《禅林僧宝传》卷四皆载南唐国主李景曾亲往礼问。文益去世前在病中
[16] 《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四、《禅林僧宝传》卷四,《文益语录》所载“公卿李建勋已(语录作 ‘以’)下素服……”,据查,李建勋死于南唐保大十年(952),是不可能参加文益的葬礼的。转引自《唐五代禅宗史》,552页。
[17]《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四,禅文化研究所,1990年5月4日发行,483页。
[18]见《宋高僧传》卷十三,范祥雍点校本,中华书局,1994年,314页。
[19)见《续藏经》第一百二十册,882页上。
[20]《宗门十规论》在日本先后有过三次刊刻。其中第一次是在安康元年(1361)五月十三明心比丘尼施资,在洛北仁和寺北长尾妙光寺三光庵刻印流通;第二次是在宝历六年(1756)二上州馆林茂林寺的大圆宝鉴等侣印刊刻;第三次是在宝历十年(1761)二月十五日,由指月慧印印刊刻。据传,在日本还有《宗门十规论》的注释本流通。
7/8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