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佛交流 > 般若之门 > 佛学文摘 > 净土

唐玄奘《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四维四佛”考

时间:2013-12-21 23:16:33  来源:  作者:王孺童
  尊者世亲造、唐玄奘译《阿毗达磨俱舍论》卷一一〈分别世品〉、尊者众贤造、唐玄奘译《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三一〈辩缘起品〉:“七中皆具八功德水:一甘,二冷,三软,四轻,五清净,六不臭,七饮时不损喉,八饮已不伤腹。”[51]
  唐玄奘译《大宝积经》卷三七〈菩萨藏会〉第十二之三〈如来不思议性品〉:“其处自然八功德水出现于地,所谓:一轻,二冷,三软,四澄静,五无秽,六清净,七乐饮,八多饮无患。”[52]
  依窥基《疏》,“清、冷”分置,这与《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不符,与《俱舍论》、《顺正理论》及《大宝积经》同。又依窥基《疏》云“阙无香尘”,可知《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又与《俱舍论》、《顺正理论》不同[53]。由此可见,《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之“八功德水”释文,当源出《大宝积经》。
  案窥基《疏》解“八功德水”,引《成实论》、《正法念处经》等为证,杂糅无序[54]。周叔迦《净土经典研究法》:“《阿弥陀经疏》一卷,唐窥基撰。此疏于序王后,以七门分别,然叙传译部类中,不列奘师重译之《称赞净土经》,而于释菩萨及六方佛下言及之。《称赞净土经》译于永徽元年耳,为基公出家之第三年,疑此《疏》是基公当时初参译场,助译此经,随文纂义之作也。《阿弥陀经通赞》三卷,唐窥基撰。此赞于序王竟,以六门料简,与前《疏》全不同,盖是晚年随缘讲说之作,所以与幼年所撰《疏》,详略互异也。”[55]若准周说,故后窥基《通赞疏》中,仅引《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以释“八功德水”,而全无赘言。
  七、利益后学
  《大宝积经》之梵本,乃玄奘从印度取回,后因临终无力,只译出部分。
  唐慧立本、彦悰笺《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一〇:“麟德元年春正月朔一日,翻经大德及玉华寺众,殷勤启请翻《大宝积经》。法师见众情专至俯仰,翻数行讫,便摄梵本,停住告众曰:‘此经部轴与《大般若》同,玄奘自量气力,不复办此,死期已至,势非赊远。今欲往兰芝等谷,礼拜辞俱胝佛像。’”[56]
  今存《大宝积经》仅第十二会〈菩萨藏会〉为玄奘所译,然不可谓余经玄奘未览;第三十四会〈功德宝花敷菩萨会〉,虽为菩提流志所译,然其内容玄奘未可不能引用。前文比对“四维佛名”,文辞之异,亦可证玄奘所译别于菩提流志也。
  又依《开元释教录》、《贞元新定释教目录》所记,该经为玄奘“永徽元年(650)正月一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沙门大乘光(询)笔受”[57]。大乘光,即普光,玄奘所译经论,“十分七八是光笔受”,且多密授口义[58]。亦或普光将玄奘讲经之语,记入经文,也未可知。
  概言之,玄奘为释“池水”,依《宝积》而增“八功德”;为满“十方”,依《宝积》而增“四维”。不违经旨,引他经文句阐说经义,实为开显净土教理,利益后学也。
 
 
 
   [1] 案唐智升《开元释教录》卷12、唐圆照《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21〈有译有本录中菩萨三藏录〉:“其求那跋陀罗所译《小无量寿经》,寻本不获,诸藏纵有,即与《阿弥陀》文同不异。”《大正藏》第55册,第595页中、第924页下。
   [2] 案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出《小无量寿经》。”《大正藏》第12册,第351页下。
   [3] 《大正藏》第37册,第326页下。
   [4] 《大正藏》第37册,第344页上。
   [5] 《大正藏》第37册,第362页中。
   [6] 《大正藏》第37册,第150页下—151页上。
   [7] 《卍续藏》第22册,第546页上。
   [8] 《大正藏》第37册,第372页中。
   [9] 《卍续藏》第22册,第555页下。
   [10] 《卍续藏》第22册,第590页上。
   [11] 《卍续藏》第22册,第670页上。
   [12] 《大正藏》第57册,第514页下。
   [13] 《卍续藏》第61册,第113页中。
   [14] 案林光明《阿弥陀经的基本资料与各种语文译本简介》:“穆勒(Max Müller)以在日本取得的常明本及法护本做底本,并参考慈云本,在西元1880年,于英国牛津(Oxford)大学出版了梵文本的《阿弥陀经》。”林光明编注《阿弥陀经译本集成》,第2页,台湾迦陵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
   [15] 《大正藏》第37册,第330页上。
   [16] 《大正藏》第55册,第191页中。
   [17] 《大正藏》第55册,第291页下。
   [18] 《大正藏》第55册,第318页中。
   [19] 《大正藏》第55册,第512页下。
   [20] 《大正藏》第55册,第528页中。
   [21] 《大正藏》第55册,第555页下。
   [22] 《大正藏》第55册,第595页中。
   [23] 《大正藏》第55册,第825页中。
   [24] 《大正藏》第55册,第855页中。
随喜 随喜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善导礼赞仪新探
下一篇:杨仁山与小栗栖香顶——关于中日净土教的一场论争

热门点击
  1. “净土”的现代意义
  2. 净土与静心
  3. 庐山慧远的净土思想及其对后世净土宗的影响
  4. 善导礼赞仪新探
  5. 唐玄奘《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四维四佛”考
  6. 杨仁山与小栗栖香顶——关于中日净土教的一
中国•常熟 兴福禅寺 地址:江苏省常熟市寺路街148号 苏ICP备14022119号-1
Tel: 0512-52844489 Fax: 0512-52859227 E-mail: csxingfutemple@qq.com
   技术支持:佛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