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佛交流 > 般若之门 > 佛学文摘 > 华严宗

《华严五教止观》略释

时间:2013-11-21 13:45:19  来源:  作者:
二、生即无生门
生即无生门阐述的属华严宗所谓的大乘始教的教理,大乘始教是对从小乘始入大乘而根机尚未纯熟的众生所说的教法,也可以说,这是大乘的初门,相对后面的终教而称它为始教,于中又有空始教和相始教的分别.空始教依《般若》等经,《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论为所依经论,此教以破相遣执为宗旨,但明诸法皆空,未尽大乘法理,故名空始教;相始教以《解深密经》等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论为依,虽建立八识而广泛解说百法,但仍然未能澈尽大乘法源,所以主张众生根性有五种不同,其中定性二乘及无性阐提的两种根性,不能转入大乘而成佛;又说人法二空,真如之理,凝然不变,三性差别,性相各不相同,以事理各别,故真如与现象之关系是分离的,未能融通.又唯识学广谈法相,少及法性,纵说法性,也摄在法相之列,此教只在生灭事相上说阿赖耶缘起,所以叫它为相始教.大乘始教在观行方面,要大大超越小乘教,小乘教空人不空法,故大乘始教以治之,明因缘所生法,名相是假,体性皆空。此即“生即无生门”.
为具体的阐明“生即无生”的义理和破小乘法执,论主先以一木枕为例,阐明名、相皆是意识的虚妄分别,并非实有.名是假名,相是相状,这二者皆是意识分别而生,都不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真实存在。 事物的名称纯系约定俗成者,只具有指称事物的功能,与事物本身显然并无直接的联系。其非实在性是不难理解的。以枕为例,枕之名自然决非枕本身,“枕”本身是离于名言的存在,而一切事物的真实存在,也都是离于名言的。至于相,同样是在假名的基础上对事法作种种分别。这里的相是特指事物的相状、形状之类性质,如长短方圆等,依大乘的教理,它们都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而是意识分别所生。属遍计所执,虚妄分别,皆与法不相应,故简除之。 为什么呢?因为眼识所能见者唯有颜色,事物的形状差异完全是意识抽象分别的结果。
从上面简名相来看,法执的对象“名”和“相”都不是实有,而只是存在于意识之中,无论是名或相,都不是感官(眼耳鼻舌身)直接所接触的对象,而必须诉诸于有有记忆作用的意识,只有感官直接接触的对象,才是真实无误的。一但经过意识的分别作用,便可能产生错误,感官直接接触的是无分别的的色法,具有质碍,是可知觉的事物,这事物本身是无分别的,故可说“法无分别”。这里特需说明的是,大乘佛教所谓的“法空”与虚无主义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因为它并不否认事物的真实存在,就本论而言,这里否定的是事物之名相的真实性,至于事物本身的真实存在,是并不被否定的,如眼识亲见之色,其存在是毋庸置疑的,既然如此,所谓的诸法性空又是指什么呢?那只是说,诸法皆依因缘和合而成,因缘而有,缘散即灭,并无固定不变的自性,故说其性是空。
以上是约法上说,若于智上说,于中复有二观,一者无生观,二者无相观,言无生观者,谓诸法因缘而生,以因缘而有,既然有属因缘,故无自性。相由故生者,谓诸法无自性,依他而有,相缘而生,故生者如幻如化,而非实有,既然法非实有,是则为空,空无毫末可得,即不可得,故曰无生。言无相观者,谓性空即是缘起,缘起即是性空,故曰相即无相,以诸法皆无性故,所以一切法离相,为彻底破相,故论云:“无性法亦无,一切皆空故。”观如是一切空法,方为无相观。
以上二观,皆让我们去除法执,明白诸法皆空,不起妄见,若不起妄见,则不见有,也不见无,能灭有无二见。不见有,则不以有见碍无见,不见无,则不以无见碍有见。所以有碍,皆见也,非法也,因为一切法皆空故,所以无碍,一切法空无碍故,所以真如涅槃,不碍生死有为,于是一切法如如无碍,不二不异,是故如法无谬,乃成于观,如是真空绝相观,便可入生即无生门。
随喜 随喜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华严念佛观

热门点击
  1. 试论李通玄的三圣圆融思想
  2. 《华严五教止观》略释
  3. 华严念佛观
  4. 李通玄华严学的核心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5. 华严念佛观
  6. 李通玄华严学的核心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7. 试论李通玄的三圣圆融思想
中国•常熟 兴福禅寺 地址:江苏省常熟市寺路街148号 苏ICP备14022119号-1
Tel: 0512-52844489 Fax: 0512-52859227 E-mail: csxingfutemple@qq.com
   技术支持:佛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