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佛交流 > 般若之门 > 佛学文摘 > 净土

善导礼赞仪新探

时间:2013-12-21 22:48:56  来源:  作者:圣凯
  所以,整个《般舟赞》为了使众生能生起无上信心,“入净土之缘起,出娑婆之本末”,然后修般舟三昧,得三业清净,生佛国土,诱导终生归入净土门,这是善导撰述《般舟赞》的动机。所以,《般舟赞》并没有明显的行仪,而是为了劝化一般民众能对净土生起信心而作的通俗赞歌。
  《般舟赞》总共五百六十三行,一千一百二十六句,每句都有“愿往生”和“无量乐”,其中有说到“般舟三昧乐”三十七个地方,所以可以分为三十七段。开头有前序,开示缘起大纲,最后有跋文,说明终生迷悟的本性,前后是劝诫行者的。《般舟赞》通过《观经》来赞叹依正庄严,从而使众生生起无上信心,其行仪虽然难以了解,但是一定非常简单。
五、后论
  《法事赞》、《往生礼赞》、《观念法门》、《般舟赞》是善导“行仪分”的著作,是善导为了实践自己的净土信仰而制作的礼赞仪。所以,对这些著作的解读,是了解善导礼赞仪的唯一途径。但是,善导礼赞仪的制作,肯定受到当时各种法会仪轨的影响,尤其是六朝以来礼忏的流行,所以探讨礼赞文、礼忏仪及唐代各种仪轨是还原善导礼赞仪的重要基础。
  善导在唐代佛教各种法会仪轨的影响与刺激下,将自己的净土信仰通过各种具体方法表现出来,形成完备、庄严的礼赞仪。《法事赞》是善导礼赞仪中最完备与最隆重的仪式。我们通过对《法事赞》的解读,结合唐代讲经仪轨,还原《法事赞》的仪轨,分为法事大纲、请护法众、略请三宝、广请三宝、前行道、前忏悔、转读、忏悔、行道、叹佛咒愿、唱七礼、随意等十二个次第。同时,我们将《法事赞》行仪的场所画成图,作出最大努力的恢复。
  《往生礼赞》是日常性的礼赞仪,我们首先着重探讨了《往生礼赞》的形成,指出六时行法在经论的说明及中国佛教的流行,尤其是《国清百录》的“敬礼法”及三阶教礼忏文对《往生礼赞》的巨大影响。同时,我们通过前辈对敦煌文书的研究,探讨现行流通本《往生礼赞》的形成过程。最后,我们以<日没礼赞>为标准,探讨了《往生礼赞》的仪轨次第,分为礼佛、至心忏悔、作梵、说偈发愿、三归礼、说无常偈、发愿等七个次第。
  《观念法门》与《般舟赞》的行仪十分简单,我们考察了《观念法门》的观佛三昧行仪与念佛三昧行仪,指出善导在观佛三昧行仪中突出了凡夫本位的特色,及念佛三昧行仪与后来佛教“打念佛七”的关连。我们强调《般舟赞》是善导为了对当时佛教界提倡的“圣道门”而作出的回应,将“圣道门”的修行回归到净土信仰中,同时又突出念佛法门的殊胜。
  我们通过对善导礼赞仪的考察,试图还原礼赞仪的仪轨次第,能够恢复当时法会的盛况。同时,我们强调了善导在受到当时佛教法会仪轨影响的同时,又表现出自己的特色,这也是受到中国固有“礼”文化的刺激与融化的结果。
  后记:本文是笔者在中国佛学院就读研究生时毕业论文的一部分,是在姚长寿先生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写作过程中,得到湛如法事在资料上的帮助及诸多教示。在此,谨向关心笔者成长的诸位法师、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1] 《续高僧传》卷27,《大正藏》卷50,,64a.
  [2]  孙昌武〈唐长安佛寺考〉详细讨论了长安寺院概况,指出在长安城及其附近有一定规模的佛寺就应有二百以上。同时,孙先生还考察了有关寺院管理与经营,寺院的宗教活动,寺院的社会文化活动。最后,孙先生提出唐代长安寺作为佛教大发展的成果,主要代表的是当时高级僧侣的佛教、官方御用的佛教、贵族士大夫佛教的发展形态。它们是当时高度发展的佛教学术中心,是朝廷祀祀祷祝祭活动的场所,同时又是城市文化活动的中心。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已和群众的真挚热烈的信仰相脱节了。唐代群众性的佛教邢台市新兴的禅和净土法门。它们不仅更为生活化、简单化了,而且兴起在远离朝廷的各地方,然后逐渐才向政治中心的长安渗透。这种兴盛的信仰活动主要是在普通的佛堂、兰若、经坊、斋会里,在社邑和家庭以至日常生活中进行。见《唐研究》第2期,第1-49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3] 琢本善隆《中国净土教史研究》,第183页,大东出版社,东京,1976年。
  [4] 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l,第21页。
  [5]《大唐西域记》卷二说:“随所宗事,多有旋绕,或唯一周,或复三匝,宿心别请,数则从欲。,《大正藏》卷5l,877c;季羡林《大唐西域记校注》卷2,第205页,中华书局,1985年。  《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三说:“言旋右者,梵云钵喇特崎孥(pradaksina),钵喇字缘乃有多义,此中意趣,事表旋行。特崎孥即是其右,总明尊便之目。故时人名右手为特崎挚手,意是从其右边为尊为便,方合旋绕之仪矣。”,  《大正藏》卷54,225b;见王邦维《南海寄归内法传校注》,第166页,中华书局,1995年。
  [6]《修业要诀》,《大正藏》卷83,371a。
  [7] 刘长东先生将讲经仪式与《法事赞》进行详细比较,考察了二者之间的同异,认为《法事赞》并不是讲经法会,而是为弥陀信徒祈生西方净土作功德而施设的法会。见《晋唐弥陀信仰研究》,第16l—166页,四川联合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8年。
随喜 随喜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庐山慧远的净土思想及其对后世净土宗的影响
下一篇:唐玄奘《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四维四佛”考

热门点击
  1. “净土”的现代意义
  2. 净土与静心
  3. 庐山慧远的净土思想及其对后世净土宗的影响
  4. 善导礼赞仪新探
  5. 唐玄奘《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四维四佛”考
  6. 杨仁山与小栗栖香顶——关于中日净土教的一
中国•常熟 兴福禅寺 地址:江苏省常熟市寺路街148号 苏ICP备14022119号-1
Tel: 0512-52844489 Fax: 0512-52859227 E-mail: csxingfutemple@qq.com
   技术支持:佛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