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佛交流 > 般若之门 > 佛学文摘 > 净土

善导礼赞仪新探

时间:2013-12-21 22:48:56  来源:  作者:圣凯
  (4)说偈发愿     大众同音唱:
  礼忏诸功德,愿临命终时,见无量寿佛,无边功德身。我及余信者,既见彼佛已,愿得离垢眼,成无上菩提。[51]唱完后,主法者呼:“礼忏已,一切恭敬”,大众礼佛三拜。
  (5)三归礼,礼拜后,主法者呼:“归佛得菩提,道心恒不退”,大众同音和:“愿共诸众生,回愿往生无量寿国”。三归礼后,最后主法者呼:“愿诸众生,三业清净奉持佛教,和南一切圣众”,大众和:“愿共诸众生,回愿往生无量寿国”。
  (6)说无常偈    发愿后,说无常偈,六时各有独自的无常偈。主法者呼:“诸众等听说日没无常偈”,由主法者独自唱:
  人间匆匆营务众,不觉年命日夜去,如灯风中灭难期,忙忙六道无定趣。未得解脱出苦海,云何安然不惊惧,各闻强健有力时,自策自励求常住。[52]
  (7)发愿     主法者唱完“无常偈”后,便呼:“说此偈已,更当心口发愿”,然后大众同音唱:
  愿弟子等,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心不错乱,心不失念,身心无诸苦痛,身心快乐如入禅定,圣众现前,乘佛本愿,上品往生阿弥陀佛国,到彼国已,得六神通,入十方界,救摄苦众生。虚空法界尽,我愿亦如是。[53]
  发愿后,主法者呼:“发愿已,至心归命阿弥陀佛”。大众礼佛三拜,法会便结束。从《往生礼赞》的仪轨,我们可以看出其操作性比较强,突出其实修的性质,表现得也比较简单,适合于个人自修或集体共修。
  三、《观念法门》的礼赞仪
  《观念法门》全称《观念阿弥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门》,其中有《依经明五种增上缘义》一卷,因为其内容与《观念法门》不相关连,依历来研究者的意见,应该独立成书。[54] 《观念法门》虽然在文首提示有四部分,即“依《观经》明观佛三昧法一、依《般舟经》明念佛三昧法二、依经明入道场念佛三昧法三、依经明道场内忏悔发愿法四”,但是“依《般舟经》明念佛三昧法”与“依经明入道场忏悔发愿法”,善导只是引用《般舟经》与《观佛三昧海经》的经文,并没有加以自己的阐释。[55] 所以,《观念法门》实际上只涉及两种行仪——观佛三昧行仪与念佛三昧行仪,另外,在文末附带说明了“看病人法”。
  “依《观经》明观佛三昧法”,下面小注“出《观经》、《观佛三昧海经》”,而观想的内容即是“观阿弥陀佛真金色身,圆光彻照,端正无比”。《观念法门》对修行者的要求:行者等一切时、处昼夜常作此想,行住坐卧亦作此想。每常住意向西,及彼圣众、一切杂宝庄严等相,如对目前。[56]观佛三昧行仪是在一切时间于地点都可以修行,所以是一种日常性的行仪。
  观佛三昧行仪的具体修行方法是:
  行者若欲坐,先须结跏趺坐,左足安右髀,上与外齐,右足安左髀,上与外齐;右手安左手掌中,二大指面相合。次端身正坐,合口闭眼,似开不开,似合不合,即以心眼先从佛顶上螺髻观之。[57]
  行者必须结跏趺坐,端坐观想,按照《观佛三昧海经》与《观经》中的前十三观,观想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及花座等。并且,善导强调观想某种相好时,便具有一定的灭罪功德。但是,善导在这些观想中,特别强调白毫观,他说:
  若顺教门者,临命终时,上品往生阿弥陀佛国,如是上下依前十六遍观,然后住心向眉间白毫,极须捉心令正,更不得杂乱;即失定心,三昧难成,应知,是名观佛三昧观法。一切时中常回生净土,但依《观经》十三观安心,必得不疑。[58]
  《观佛三昧海经》与《观经》都非常重视白毫观,强调其灭罪功能。善导将各种观想,最后集中到白毫观,除了因为白毫观容易定心外,同时也继承了经典中白毫观灭罪的说法。
  同时,善导在观佛三昧行仪的最后,又回到他的凡夫本位上来,强调诵经、称名、礼赞等:
  又白行者,欲生净土,唯须持戒、念佛、诵《弥陀经》,日别十五遍,二年得一万;日别三十遍,一年一万。日别念一万遍佛,亦须依时礼赞净土庄严事,大须精进或得三万、六万、十万者,皆是上品上生人,自余功德尽回往生,应知。[59]
  因为观佛不易,所以善导认为称名、诵经达到一定的数量,便可以往生净土,达到与观佛三昧异曲同工之妙,从而回归到他的凡夫本位。
  念佛三昧行仪所依经典为《般舟三昧经》,但是善导的念佛三昧是从《般舟三昧经》中演变出来,特别强调称名念佛,这与《般舟三昧经》有着根本的不同。《观念法门》对念佛三昧行仪的阐述十分详细,如下:
  欲入三昧道场时,一依佛教方法,先须料理道场,安置尊像,香汤扫洒。若无佛堂,有净房亦得,扫洒如法,取一佛像西壁安置。行者等从月一日至八日,或从八日至十五日,或从十五日至二十三日,或从二十三日至三十日,月别四时佳,行者等自量家业轻重,于此时中入净行道。[60]
  念佛三昧行仪是非日常性的行仪,要求于三昧道场或净房,并且必须庄严道场,而且在时间上要求于一月的某七日中举行。所以,在修行上则突出于某一特定时空下,集中精神,一心精进修行。
随喜 随喜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庐山慧远的净土思想及其对后世净土宗的影响
下一篇:唐玄奘《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四维四佛”考

热门点击
  1. “净土”的现代意义
  2. 净土与静心
  3. 庐山慧远的净土思想及其对后世净土宗的影响
  4. 善导礼赞仪新探
  5. 唐玄奘《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四维四佛”考
  6. 杨仁山与小栗栖香顶——关于中日净土教的一
中国•常熟 兴福禅寺 地址:江苏省常熟市寺路街148号 苏ICP备14022119号-1
Tel: 0512-52844489 Fax: 0512-52859227 E-mail: csxingfutemple@qq.com
   技术支持:佛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