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唐代诸经录所记,玄奘与罗什所依应为同一梵本。故明袁宏道《西方合论》卷三〈经中之经〉:“一《佛说阿弥陀经》,二《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二经同一梵本。初经简净,愈于后译。”[26]此经传入日本,日僧亦从此说。
日源信《阿弥陀经略记》:“《称赞净土经》,与今经,同本异译。”[27]
日显意《净土宗要集》卷上:“小经异译,《称赞净土佛摄受经》。”[28]
日托何《器朴论》卷上〈本坏非怀门〉:“今经、《称赞净土经》,同本异译。”[29]
日凝然《净土法门源流章》:“《阿弥陀经》一卷,姚秦罗什三藏译。震旦、日本人多诵持,制疏述钞,十有余家,兰菊诤美,金玉夺光。大唐玄奘三藏亦译此经,名《称赞净土摄受经》,亦有一卷,与罗什本,同本异译。”[30]
三、靖迈逸疏
既为同本异译,何由凭多“四维”?若能得玄奘亲解,此疑必销,遂求索于玄奘门人注疏。玄奘多译罗什已译之经,如《般若》、《维摩》等,亦曾就《金刚》而斥罗什译本之失[31]。故其门人为经注疏,多取玄奘译本,如窥基所撰《说无垢称经疏》。然窥基先后两次注疏《阿弥陀经》,均取罗什译本,且自谓“今此所解者即是秦罗什法师所译”[32],不知何故。查中土经录及诸典籍,皆不见有为玄奘译本作注疏者。然于日本经录,则记有唐靖迈撰《疏》一卷。
日平祚《法相宗章疏》:“《称赞净土经疏》一卷,靖迈述。”[33]
日藏俊《注进法相宗章疏》:“《称赞净土佛摄受经疏》一卷,靖迈撰。”[34]
日永超《东域传灯目录》:“《称赞净土经疏》一卷,靖迈撰。”[35]
靖迈者,四川梓潼人[36],入选玄奘译场,“笔受于玉华宫及慈恩寺翻经院”[37]。然其所撰《称赞净土佛摄受经疏》,中土早佚,且仅载日录,故似应于日本见存。
清杨仁山《等不等观杂录》卷三〈汇刻古逸净土十书缘起〉:“净土家言流传于世者,以天台《观经疏》及《十疑论》为最古,嗣后作者寥寥。咸谓学道之士,群趋于禅,而净业中衰。斯言也,余未之信。顷年四海交通,遂得遨游泰西,遇日本南条上人于英伦。上人名文雄,净土宗杰士也。既各归国,适内戚苏君少坡随使节赴日本,嘱就南条物色释典,凡中华古德逸书辄购之,计三百余种。其中专谈净土之书,自元魏以迄南宋,择其尤雅者得十种,汇而刊之。庶几后之学者,一展卷间,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也。
《无量寿经义疏》,隋沙门慧远撰。
《观无量寿佛经疏》,唐沙门善导撰。
《阿弥陀经义疏》,宋沙门元照撰。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疏》,唐沙门靖迈撰。
《往生论注》,元魏沙门昙鸾撰。
《安乐集》,唐沙门道绰撰。
《西方要诀》,唐沙门窥基撰。
《游心安乐道》,唐新罗沙门元晓撰。
《净土论》,唐沙门迦才撰。
《释净土群疑论》,唐沙门怀感撰。”[38]
余偶读杨公之记,实是喜出望外,即刻询之南京金陵刻经处,然反馈云无有此书。遂又令其查阅上世纪50年代刊刻目录,以及杨公从日本寻回中土古逸佛书目录,也均无此书。而今金陵刻经处所刊行之《古逸净土十书》,乃以唐道镜、善道共集《念佛镜》与唐窥基《阿弥陀经通赞》,代以唐靖迈《称赞净土佛摄受经疏》与唐迦才《净土论》。窃谓,若真无此《疏》,诸多日录不应载之,且杨公亦不会撰文记之。又日凝然《净土法门源流章》:“靖迈法师作一卷《疏》,解释此本,罄精美焉。”[39]更是言之凿凿。遂再经查考,方知日本亦无全本,只于《安养集》与《安养抄》中存有部分佚文。然二书所引靖迈《疏》文,皆与“十方诸佛证诚”无关,真乃无功而返。既然无旁证可参,只好精研原经,以期有所获也。
四、四维四佛
玄奘译《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十方诸佛证诚”部分,全文如下:
又舍利子。如我今者,称扬赞叹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佛土功德;如是东方亦有现在不动如来、山幢如来、大山如来、山光如来、妙幢如来,如是等佛如殑伽沙住在东方,自佛净土各各示现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周匝围绕,说诚谛言:“汝等有情皆应信受如是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
又舍利子。如是南方亦有现在日月光如来、名称光如来、大光蕴如来、迷卢光如来、无边精进如来,如是等佛如殑伽沙住在南方,自佛净土各各示现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周匝围绕,说诚谛言:“汝等有情皆应信受如是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
又舍利子。如是西方亦有现在无量寿如来、无量蕴如来、无量光如来、无量幢如来、大自在如来、大光如来、光焰如来、大宝幢如来、放光如来,如是等佛如殑伽沙住在西方,自佛净土各各示现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周匝围绕,说诚谛言:‘汝等有情皆应信受如是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
2/6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