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佛交流 > 般若之门 > 佛学文摘 > 禅宗

法眼文益《宗门十规论》禅法思想及其价值辨析

时间:2013-12-10 08:31:13  来源:  作者:宗性
  后来,文益与同修结伴,继续南下。至漳州(治所在今福建漳浦),见桂琛禅师(867—928),与桂琛问答之间,文益深深被桂琛的禅悟境界所感动,于是事师桂琛并得悟受法。
  文益在桂琛处得悟受法后,先后住持临川(即抚州,治所在今江西抚州市西)崇寿院[12]、金陵报恩院[13]、清凉道场[14],深受南唐国主[15]及公卿[16]的礼遇和爱戴。于后周显德五年(958)示寂,享年74岁。南唐国主谥以大法眼禅师之号,又谥大智藏大导师[17]之号。后来李煜继位之后,又为文益立碑颂德,秘书监、兵部尚书韩载熙撰写塔铭[18]。由此可见,文益在当时及后来影响广大而深远。   《十规论》一卷,为文益所撰。文字简洁,语言精炼,思想扼要。有续藏经录本和天津刻经处刻本流通。但是,《十规论》自五代成书以来,流传并不广泛。从现成的文献记载来看,一直到400后的元代,才有少量的刻本流通。据元代无愠恕中禅师在《题重刊十规论后》[19]中记载,元至正六年(1346),有杭州府钱塘县南屏山佛慈法喜悦禅师将自己所藏《十规论》,让恕中在径山寂照院刻板印行。刻成后,因径山遭兵火,经板不存。
  后来有山西五台县台州的委羽呈上人捐资重刻。这是现存文献中知道刻本的最早记载。后来此论也一度传人朝鲜和日本,并在日本有过三次刊刻[20],但其影响十分微弱。
  此次对《十规论》禅法思想的考察及其价值的辨析,主要以续藏经录本为主,并以天津刻经处刻本为参考。
二、《十规论》的禅法思想辨析
  中国禅宗之南宗禅法,自六祖慧能(638—713)以后,流传和影响甚广,历代授受,各得心要。至文益时期,已形成不同流派。文益自己在《十规论》中,将不同流派的禅法,归纳为沩仰、临济、曹洞、云门四种类型,对当时的禅法思想及禅风,一一加以评述。可以说,文益是对唐末五代的禅风作最后的整理和总结,在中国禅宗思想史上,具有特别而又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十规论》的研究和了解,可以为正确认识唐末五代时期禅宗内部禅法及禅风的不同面貌提供方便。
  下面,我们仅对《十规论》中所反映出的文益的禅法思想分别加以介绍。
  (一)禅法参悟必须不失禅宗根本宗旨
  中国的禅宗,特别是南宗的禅法,倡导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修证的纲领。南宗正因为是以“直指人心”为参悟方法,所以,从直指上来说,南宗禅法又被称为顿悟法门。后世的禅门巨匠,在禅法参悟的过程中,正是以“顿悟心地”为方法,“见性成佛”为目标,终身以此为修习禅法的根本宗旨,最后让自己的生命发生质的飞越,从而证悟人生的真谛。
  禅法参悟的这一根本宗旨,到了文益所处的时代,有的禅法学人似乎已忘失而全无所知,以致形成懒于参求,徒具虚名的禅风。于是文益在《十规论》中指出,“论曰:心地法门者,参学之根本也”[21]。目的是提醒禅法学人,不应忘却参悟禅法是以“顿悟心地”为根本宗旨。文益同时还指出,如果参悟禅法离开了“顿悟心地”这一根本宗旨,而“但知急务住持,滥称知识”,是“全丧正因”的表现。其结果是“乍饮铜汁(地狱之报),大须战傈,无宜自安,1旁大乘愆,非小果报”。目的是警诫禅法学人,参悟禅法如果不明心地,是十分危险的。不但很难摆脱地狱乃至六道生死的束缚,甚至还有诽谤大乘佛法的重罪。总的说来,如果参悟禅法不以“顿悟心地”为宗旨,对自己了生死的愿望是有害而无益的。同时,对于“心地”的内涵,文益作了这样的界定,他在《十规论》中说:          
  心地者何耶?如来大觉性也。由无始来,一念颠倒,认物为己,贪欲炽盛,流浪生死,觉照昏蒙,无明覆盖,业轮推转,不得自由,一失人身,长劫难返所以诸佛出世,方便多门……祖师哀悯,心印单传,俾不历楷级,顿超凡圣,只令自悟,永断疑根。    
  在文益看来,所谓“心地”,就是一切众生内心本具的光明觉悟性能。但是,由于众生无始以来受无明的牵引,妄生我、我所(物)的执著,以我、我所为基础产生贪欲,因贪欲而造恶业,有恶业便会遭受痛苦的果报,而长时间不能远离轮回的束缚。正因为如此,诸佛以大悲出现于世,说法度生,因机施教,无数方便;历代祖师,弘宗演教,传佛心印。目的都是为让一切众生能认识并证悟自己内心本具的光明觉悟的性能,使之照破黑暗摆脱生死,超凡人圣。
随喜 随喜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禅宗哲学的迷失论
下一篇:佛教禅定与养生

热门点击
  1. 调身之良药 净心之妙方
  2. 禅的本体
  3. 禅宗大纲
  4. 禅宗与净土宗之异同
  5. 法眼文益《宗门十规论》禅法思想及其价值辨
  6. 《百丈清规》初探
  7. “生活禅”乃“快乐禅”
  8.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与禅宗的发展
  9. 《中国禅学通史》——中国禅之公案化
  10. 参禅的十种利益
中国•常熟 兴福禅寺 地址:江苏省常熟市寺路街148号 苏ICP备14022119号-1
Tel: 0512-52844489 Fax: 0512-52859227 E-mail: csxingfutemple@qq.com
   技术支持:佛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