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由以上可见,《十二时歌》中所记载的一些情况与赵州其它相关资料所载是相吻合和印证的。所以大体上可说,《十二时歌》是赵州之作,他对歌中村僧的描述或许就是对自己住持赵州观音院期间困苦艰辛生活的渲染,以及自己效仿古人虽住持枯槁,但安贫乐道自逍遥的精神展现。赵州《十二时歌》中还体现了当时河北一带的社会历史背景与佛教现状,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索。
所谓《十二时歌》,“十二时”,即一天的时辰之数,它是古人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的一种历法。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古时分一昼夜为十二时,以十二地支为记。中国古人在用十二地支来记一昼夜时间之前,还曾把一昼夜分为十个时段,如《春秋左氏传•昭公五年》:“日之数十,故有十时。”[22]这十时指鸡鸣、昧爽、旦、大昕、日中、日昃、夕、昏、宵、夜中。从所发现的西汉汉简中,还知道西汉曾分一昼夜为十八个时段:夜半、夜大半、鸡鸣、晨时、平旦、日出、蚤时、食时、东中、日中、西中、餔时、下餔、日入、昏时、夜时、人定、夜少半。到东汉时,首先是民间将十八个时段简化为十二个时段,后为官方所认可,这就是十二时:子(夜半)、丑(鸡鸣)、寅(平旦)、卯(日出)、辰(食时)、巳(禺中)、午(日中)、未(日昳)、申(餔时)、酉(日入)、戌(昏时)、亥(人定)。这十二时,大致上把一昼夜二十四小时进行了等分。每一“时”相当于现代计时的两个小时。如“子”时是半夜11点至凌晨1点,“丑”是l至3点,“寅”是3至5点,以此类推。
自陈、隋以来,人们将这表示十二时的时间词,依次嵌入诗歌中,并冠于每首诗歌的句首,这就形成了《十二时歌》或《十二时颂》等通俗词曲。所以《十二时歌》本属于一种民间特别是在敦煌地区及中土十分流行和使用已非常普遍的俚曲小调,在任半塘先生的《敦煌歌辞总编》[23]中就收录有这种曲调。这种俚曲小调语言浅显、直白,间或运用方言、俗语,带有一定的口语化色彩,因此通俗易懂,广为流传。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流传和影响,为了使佛教更深入民心,在民间普及和发展,佛门中的僧侣便利用《十二时歌》、《五更转》等这种大众喜闻乐见且在民间流行的歌调进行广泛宣传佛教的思想教义,尤其是禅门中的僧人,早在南朝齐梁时期的宝志和尚就以民间流行的曲调作有《十二时颂》,传达禅宗宗旨。一般认为他的《十二时颂》是禅门最早的作品,这首颂首见于宋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九。[24]但对于宝志和尚这首《十二时颂》,有的人认为他是宝志的作品;另一种意见认为《十二时颂》不是宝志的作品,因为认为其《十二时颂》所反映出的禅宗思想,已十分成熟,如“只守玄,没文字”、“超释迦,越祖代”[25]等,都不应是齐、梁时期佛教思想,似应是晚唐五代成熟的禅宗思想,因此道原《景德传灯录》中所收宝志《十二时颂》有可能是唐末无名氏的作品,不是宝志和尚的。无论《十二时颂》是否是宝志的作品,这篇颂的确写得极妙,开了禅宗内《十二时》歌或颂的先河,且从唐代敦煌文献中所发现不少《十二时歌》来看,[26]自唐开始,借《十二时歌》、《五更转》等这类曲子传达禅宗宗旨已成为一种风气,作品不断。最能体现唐代禅宗《十二时歌》风格的当推赵州从谂的《十二时歌》,之后有五代云门文偃禅师《十二时偈》与《十二时歌》[27]、宋代雪窦重显《十二时歌》[28]、汾阳善昭《十二时歌》[29]等,直到清代皇甫士坊的《十二时颂》[30],可说是连绵不绝。如此以民间曲辞宣扬教义,对推动禅宗发展必定起过相当大的作用。
赵州之《十二时歌》在篇章结构上为定格联章,是三、七、七、七句式,读起来朗朗上口,其中还使用了不少口语俗词,语言质朴,通俗易懂。歌中无论是对村僧细致的刻划,还是景物气氛的点染烘托,都很生动传神,贴切形象,且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散发出十分醇厚的生活气息。因此,具有很高的语言价值和文学价值。
二、赵州《十二时歌》之解析
赵州之《十二时歌》,将表示十二个时辰名称依序冠于句首,且是从鸡鸣丑开始,依次是平旦寅、日出卯、食时辰、禺中巳、日南午、日昳未、晡时申、日入酉、黄昏戌、人定亥、夜半子。除赵州之外也有的作品是以平旦寅开始,然后逐次展开,如宝志和尚的《十二时颂》,或者是以夜半子开始,如云门文偃禅师《十二时歌》。无论是以鸡鸣丑开始还是以平旦寅或夜半子开始,都是警策修道人要于每天的这个“十二时辰”生活中都要念念不忘于修行,念念不忘于见道,不能有所懈怠放逸。佛教的修行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修行就在生活中,如永嘉玄觉云:“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共同如来合。”[31]若能这样,最终就能如宗门所言“打成一片”。在赵州语录里,有僧问:“十二时中如何用心?”赵州云:“你被十二时使,老僧使得十二时。”[32]又云:“老僧行脚时,除二时斋粥是杂用心处,余处更别无用心处也。”[33]接下来且看赵州是如何“使得十二时”?又是如何“用心”的?
2/1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