禺中巳,削发谁知到如此。无端被请作村僧,屈辱饥凄受欲死。胡张三、黑李四,恭敬不曾生些子,适来忽尔到门头,唯道借茶兼借纸。[38]
“禺中巳”,临近中午的时候为禺中,即上午的9—11时,用地支表示为巳时。日已近午,村僧还米未沾牙,想到自己当初削发为僧本是“比望修行利济人”,谁知竟落得如此地步。当年不知怎地被应请到这种地方作村僧,既请来了不问不闻又不供奉,不知受了多少“屈辱”,受了多少“饥凄”, 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真是欲生不得,欲死不得啊!且看,那“胡张三、黑李四,恭敬不曾生些子”,适而偶尔来庙里,也只是为了向我借纸写书信,顺便要茶喝。这世道人情,真不知怎么了?
日南午,茶饭轮还无定度,行却南家到北家,果至北家不推注。苦沙盐,大麦醋,蜀黍(高粱)米饭虀莴苣。唯称供养不等闲,和尚道心须坚固。[39]
“日南午”,即日中,太阳已经运行到中天,即为正午的时辰,此时是指每天的11一13时。这一时段用地支命名,称作午时。已经到中午,村僧一天的茶饭还没有着落,只好从村南到村北挨家挨户去乞食,终于在村北有一家人没有推诿拒绝。这家人端出用带有沙子的粗盐炒的莴苣和自晒的大麦醋腌制的虀即酱菜(“虀”,就是用盐酱等浸渍的蔬果如腌菜﹑酱菜﹑果酱之类),还有一碗高粱米做的饭供养村僧。并且还在村僧前说道:我们家境贫穷没好茶饭,能作如是的供养已经“非等闲”了,所以和尚你道心自应因之而“坚固”,犹言要村僧精进修行始对得起他们的供养。赵州如此道来,则不免有些滑稽幽默了。
日昳未,者回不践光阴地。曾闻一饱忘百饥,今日老僧身便是。不习禅,不论义,铺个破席日里睡。想料上方兜率天,也无知此日炙背。[40]
“日昳未”,太阳过了中天偏斜向西边。“昳”,《说文》释为“日昃也。”“昃,日偏斜向西,侧也。”“日昳”,以地支命名,即未时,指每日的13—15时。过了正中午,太阳已向西偏斜进入未时,一天已经过了一半,总该收摄调整一下“愁”、“悲”、“烦”、“凄”的心情好好享受这阳光明媚的美好天气,不浪费了这大好时光。村僧的心情一下子变得快乐自在起来,也总算是吃饱喝足了,所以“一饱忘百饥”。此时的村僧“不习禅,不论义”,只是铺个破草席在太阳底下美美的睡上一觉。这时阳光晒在背上那暖烘烘的舒服劲儿,“想料上方兜率天,也无知此日炙背”的享受。村僧饥来吃饭困来眠,随遇而安、乐观豁达、自在洒脱之相跃然纸上。
晡时申,也有烧香礼拜人。五个老婆三个癭,一双面子黑皴皴。油麻茶,实是珍。金刚不用苦张筋,愿我来年蚕麦熟,罗睺罗儿与一文。[41]
“晡时申”,古人进餐习惯,吃第二顿饭是在晡时。因此,“晡时”之义即“第二次进餐之时”。这一时段以地支命名为申时,它指每天的15—17时。终于来了五个老婆婆来烧香礼佛,这五个人中有三个是脖子上长了“癭”即甲状腺肿瘤。“癭”,颈瘤,俗称大脖子,颈部生瘤子的一种病。另外两老婆子则都是脸面发黑,皮肤干裂。村民劳苦,起早摸黑,日晒雨淋,故而“一双面子黑皴皴”,皴皴者,面皮干裂。这五个老婆子来烧香礼佛还带了用绿茶叶、芝麻、花生和盐混在一起磨碎,然后加入特制的炒米制成的油麻茶,这种茶在当时大多数人连温饱都很难解决的赵州北地,就显得实在是太珍贵了。而且这种茶还很好喝,赵州形象的比喻说就连平时怒目圆睁的金刚力士喝了这茶,也不会怒而面目“张筋”了。这五位老婆子之所以会拿这么贵重又可口好喝的油麻茶来烧香拜佛,目的是愿来年多产些蚕丝,麦子也丰收,生活宽裕一些,如果佛菩萨能满这个愿,到那时再“罗睺罗儿与一文”,“罗睺罗”,释迦佛之子,十五岁从佛出家,为佛十大弟子之一,密行第一。“罗睺罗儿与一文”,老太婆们的意思是,如果佛菩萨能满他们丰收之愿,到那时再拿些钱来供养佛子菩萨们。看来,当时的人们即使是布施供养也只是为了希求更大的满足现实生活所需之有为功德的回报。
4/11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