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佛交流 > 般若之门 > 佛学文摘 > 华严宗

李通玄华严学的核心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时间:2013-12-12 19:47:02  来源:  作者:魏道儒
  在智俨看来,“十”虽然是“圆数”,但是它既可以用来论述圆教教义,也可以用来论述不是圆教的教义。《璎珞本业经》虽然讲“十会”,运用“十”来论述教义,但它讲的“十”不具备“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圆教性质,是三乘教义中所使用的“十”。同样,不用十数,也是既能论述圆教教义,又能论述不是圆教的教义。对于三乘教的经典,使用不足十的数字论述教义,是让人逐一理解;对于圆教的经典,使用不足十的数字论述教义,是为了照顾素质低下的人,便于他们理解。用十数或用不足于十的数,具有相互对照显示一乘(即圆教,均专指《华严》教义)的作用。智俨所述自然都是为维护《华严》的独尊地位,但他认为同一种教义内容可以根据条件具有不同的表述形式,同一种形式可以在不同条件下表述不同的内容,作为形式的圆数与作为内容的圆教既有区别又有统一,等等,都比李通玄把圆数(“十”)与圆教(华严义理)简单等同更有说服力。
  李通玄的“十处十会”之说,在此后的佛教界有褒有贬,《宋高僧传》卷二十二评论:或曰:李《论》中加乎十会,经且缺焉。依梵字生解,可非迷名耶?何长者说法之有!通曰:十会理有,宜俟后到之经[11]
  《宋高僧传》作者认为“十会”之说有其合理因素
  天台宗除反对李通玄的“十处十会”说外,主要站在本宗立场上,反对他贬抑《法华》的判教学说。《佛祖统纪》卷二十九说:用新译《华严经》造释论四十卷,其立论以十处十会盛谈法界,与藏法师(指法藏)疏旨不同。又以教主、请主等十别对胜《法华》,而不知《法华》是开权显实之谈,不识《华严》是兼别说圆之典,故多为吾宗所斥。[12]
  这里的“教主”,指宣讲经典的佛,“请主”又称“请法主”,指请佛讲经的人。所谓“教主、请主等十别”,指李通玄在判教过程中对《法华》和《华严》所作的十个方面的比较。而关于《法华》的评价,正是李通玄判教与法藏判教的一个重要区别。
  李通玄指出,他通过“参详”“藏法师等前诸大德”的理论,认为:
  《法华经》引权器以归真;《华严》者,顿大根而直受。虽一乘名合,法事略同,论其轨范,多有差殊。
  法藏推崇《法华经》,称其为“同教一乘”,地位仅次于被称为“别教一乘”的《华严经》。虽有“同教”、“别教”的区分,但他们同属“一乘”。李通玄在承认两经“一乘名同”的同时,重点找他们的“差殊”。他“略举十门,用知纲目”。“十门”也就是“十别”,其中,“教主别”列为十别之首。李通玄认为:此《法华经》即是化身佛说……如《华严经》则不然,教主则是毗卢遮那为教主者,即是法报理智真身。[13]这就是说,《法华经》是方便之谈,《华严经》是真实之理。“请法主之别”列在十别第四位。李通玄认为:说《法华经》 时,请法主者是舍利弗,以为劝请之首;说《华严经》时,佛令文殊、普贤随位菩萨各自说自位法门,为说法首……文殊、普贤,表因位可说,说佛果法,示悟众生。[14]舍利弗是小乘阿罗汉,只是听佛讲经;文殊、普贤是大乘菩萨,不是听佛讲经,而是自己讲佛法,孰优孰劣,自然很清楚。这些说法,都是为了贬抑《法华经》,指出它虽与《华严》同享“一乘”之名,但相差很远。
  李通玄的判教是“十宗十教”,不同于华严宗法藏的“五教十宗”的名目。李通玄在“依教分宗”时说:已上分宗,皆是乘前先德所立宗旨,设有小分,增减不同,为见解各别。大义名目,亦多相似。[15]
  通过评判佛教各派学说抬高本宗所尊奉的经典,进而抬高本宗的地位,对李通玄来说,的确没有必要。他的判教内容对其学说构成也没有重要影响。不过,相对于法藏的判教言,他贬抑《法华》的倾向还是明显的。在“十教”判释中,《法华》列在《华严》、《涅槃》之后;在“十宗”判释中,《法华》列在《华严》、《涅槃》和《大集经》之后。然而,《法华》、《涅槃》同属有宗系统经典,学说无实质性差异,孰先孰后,并不反映李通玄的佛学思想有什么变化。天台宗人对李通玄的批评,主要还是从维护本宗利益角度提出来的,并不涉及有理论性质的义理之争。而在李通玄方面,宗派意识是很淡薄的,他贬抑《法华》的主要原因,不过是针对法藏“同教一乘”之说提出一点小分别而已。
随喜 随喜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华严念佛观
下一篇:试论李通玄的三圣圆融思想

热门点击
  1. 试论李通玄的三圣圆融思想
  2. 《华严五教止观》略释
  3. 华严念佛观
  4. 李通玄华严学的核心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5. 华严念佛观
  6. 李通玄华严学的核心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7. 试论李通玄的三圣圆融思想
中国•常熟 兴福禅寺 地址:江苏省常熟市寺路街148号 苏ICP备14022119号-1
Tel: 0512-52844489 Fax: 0512-52859227 E-mail: csxingfutemple@qq.com
   技术支持:佛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