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佛交流 > 般若之门 > 佛学文摘 > 唯识

“识变”刍议

时间:2013-12-21 09:37:48  来源:  作者:正刚
  又如数论学派那样,“因”体不变,及“因”中有潜在果的思想,在原始佛学中,虽然没有 ,但是在部派佛学中,却是存在的。如执三世实有的有部,认为诸法的自体,是恒住自性, 如如不变。若如此,那就正如《婆沙论》言“诸法实体,恒无转变,非因果故”[4],那么试问,诸法之间又怎么来体现出有因果义呢?有部的意见,可从“ 用”上来讲。虽然诸法的自体没有变化,但是,其体之用,是有生灭变化的,就是说,可从 诸法作用生灭上来建立因果,此如《婆沙论》说“我说诸因,以作用为果,非以实体为果; 又说诸果以作用为因,非以实体为因。”[5]有部与数论不同的是 ,一切有为法的用,是不能自主生起的,一定要依待于因缘。又除“用”以外,有部还从功 能和三世时间的改易上来谈因果转变,《婆沙论》言“若依功能转变说,谓未来世有生等功 能,现在世有灭等功能,过去世有与果功能;若依世转变说,应言诸行亦有转变,谓有未来 、现在、过去世改易故。”[6]因此,有部是通过诸法的“用”、 “功能”与“三世”来显示体现因果义的。
  又进一步,以有部的这种因果观,来看其业因是如何生起果法的?现实的造作行为——表业 ,当下即可转化为潜隐性的无表业。本来,现实的造作行为才是业,如身口意三业,无表色 非是现实的造作行为,不能叫业,但无表色是由意业,即由思心所所发动而引生身语,由此 身语二表色所引起,故亦可称做业,此正如众贤论师在《顺正理论》中说“由此无表,虽非 是业,业为因故,亦得业名。”[7]又此潜隐性的无表业,有这样 一些特点,如《俱舍论》说“成就有依七福业事(体现无表业有这七种特点),若行、若住、 若寐、若觉、恒时相续、福业渐增、福业续起。”[8]这种表业的 无表业,其体不灭而用有生灭,有间断。它在因缘和合的时候,就生起果用,藉此,就体现 出业因感果。
  所以,就诸法有不变体性而言,有部或许是受到了数论的影响,因为其“因体”如数论的“ 自性”一样,具有不灭的特点,但是就“用”来讲,那就有区别了,如《婆沙论》言“彼执 (数论)诸行相续性时,前位不灭而转变为后……今说(有部)诸行相续转时,前灭后生而有转 变。”[9] 不过,有部的这种与“体”分离的“用”之转变,是 在因缘和合下而生起的果用,这与胜论学派的多因和合生果具有相似性。
  又在说转部中,其“因体”不灭的是那具有根源性的根本蕴,它本身即是因果之间的联系者 。这潜隐性的一味恒存之五蕴,能生起间断的五蕴——作用蕴,故有论说“前蕴是常,后蕴 非常。彼作是说,根本作用二蕴虽别,而共和合成一有情,如是可能忆本所作,以作用蕴所 作事,根本蕴能忆故。”[10]由此可知,此派是站在体用不离的 浑然统一上,来建立业果相续和记忆作用的。因此,这实际上是有部的法体和作用说的变形 。
  由上可知,部派佛学中的有部等,多少带有一点外道的思想色彩,尤其在“因法”的问题上 ,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点:即因法的体,虽有隐显,但不会因为有现象事物或果用的生起而发 生变化。
  然而,在同样是部派佛学的经部中,那就不一样了,其“因法之体”也是在刹那变化着的, 如众贤论师在《顺正理论》中陈述经部的思想所说“因缘性者,谓旧随界,即诸有情相续展 转能为因性。” [11]其中的“旧随界”就是因法。此句文即指出,这样的因法, 就是在“相续展转”变化着的,而不是不变。又特别是在含摄有经部思想的《俱舍论》中, 关于说明“因法”是变化着的,尤为清楚。此论中认为,身口意三业皆是一思心所,并且, 那身语二表之殊胜思,能引起一种思差别——即无表业(无表色),如在做行布施这样的行 为 时,由做布施的思心所所引起的思差别,“于后施主(行布施者),心虽异缘(行布施心即已 灭去或过去),而(由)前缘施之思所熏习,微细相续渐渐转变差别而生。由此,当来(将来) 能感多果。”[12]这也指出,由现实行为所熏习成的因法——思 差别,它不仅是微细的,而且还具有“相续渐渐转变差别”的特点,并依此变化着的因法, 因缘和合时而有果法的生起。不过,经部的表无表业,是没有实在的自体的,如《毗婆沙论 》言“譬喻者(经部譬喻师)说,表无表业,无实体性。”[13]
  2从《俱舍论》及唯识典籍中来分析因法的特点:
  人们的现实行为——业,是刹那生灭的,其在行为造作的当下,现业即可转化成一种永远处 于现在的潜在业因——思差别(经部过未无体,唯现在有)。此一点是关键,现实行为就是藉 此隐性业因,以达成对未来的影响的。这业因在后念的不断相续中,虽然微细难见,但它具 有生果的功能性,此如器世间中的谷麦等“种子”,种生芽后虽坏,但在芽茎等相续中,内 含有生果实的功能。潜在业因亦如此,它在不断的相续传生中,一旦因缘成熟了,随即就会 有果法的出现。故此,《俱舍论》中说“谓(植物)种,展转次生芽茎叶等,花为最后方引果 生。若尔,何言从种生果?由种展转引起花中生果功能,故作是说。”[14]若就此文做一下简明的图示,即为:种子→芽→茎→叶等→ 花果。
随喜 随喜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关于唯识学种子论的探讨
下一篇:法相唯识学概念体系研究

热门点击
  1. 关于唯识学种子论的探讨
  2. 试论阿赖耶识存在之必然性
  3. 唯识三类境与八识关系初探
  4. “识变”刍议
  5. 法相唯识学概念体系研究
  6. 梵本《唯识三十颂》研究
  7. 关于唯识学种子论的探讨
  8. 基测二师三藏义辨
  9. 见思惑
  10. 试论唯识佛法的因果同时思想及意义
中国•常熟 兴福禅寺 地址:江苏省常熟市寺路街148号 苏ICP备14022119号-1
Tel: 0512-52844489 Fax: 0512-52859227 E-mail: csxingfutemple@qq.com
   技术支持:佛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