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佛交流 > 般若之门 > 佛学文摘 > 唯识

“识变”刍议

时间:2013-12-21 09:37:48  来源:  作者:正刚
  经中接着是,弥勒菩萨依着世间的人们所共认的道理,如指不自指或刀不自割,依这样的世 间极成的道理提出如下的问题,“世尊,若彼所行影像,即与此心无有异者,云何此心还 见此心?善男子!此中无有少法能见少法,然即此心如是生时,即有如是影像显现。善男子, 如依善莹清净镜面,以质为缘,还见本质”[64]。其中世尊的回 答,是先指出这样的能所缘,是“无有少法能见少法”,就是无有些许实有不变自体的能取 法(实能取),能见取与之相隔别的有不变自体的些许所取法(实所取)。此可图示如下:
  影像门的唯识(能变图景识)能缘止观心≠实能取 ↓ ↓× 所缘影像≠实所取
  这样的能所缘,是“即此心如是生时,即有如是影像显现。”为了说清这个道理,经中举出 镜面喻。说这止观心,就如象是平正光滑光明而清净无垢的镜子之镜面,“以质为缘,还见 本质”,依着这样的镜质镜面,镜面上就会有其照摄的影像显现。这影像是镜面中的影像, 离开了镜子是找不着影像的,就没有影像的存在,所以,镜面所照摄的影像,实际上照摄的 是以镜子(本质)为体的影像,这也就是“还见本质 ”。其所喻的能缘止观心亦是如此,以 止观心识的分别力为增上缘,于是止观心如是生时,即有如是影像显现。任何一个心识的生 起,生起即意味着所缘影像,绝对没有一个心识生起无所缘之时,如镜子一旦出现,就必然 有其所照摄的影像,既然作为镜子,就绝对没有不照摄影像的镜子。由此,那所生起的心识 ,即体现有能缘的作用,镜子即体现出有照见摄影的作用;且所显现出的所缘影像,是能缘 止观心识上的所缘影像,如镜中影一样,离开了如镜面的止观能缘心,是找不着这个所行影 像的,就是说,这所缘影像是以止观心识为体,此影像唯止观心识,若取一个稳定的名称, 就可叫“影像门的唯识”,亦即图景识,而且是如镜子一样,为能变性的图景识。
  如上的能缘止观心与所显现的所行影像,似乎好像有一个统一体,能所缘正是作为体现如镜 体的止观心的作用。而关于这体用的变化,在后来的安慧、护法与难陀等论师中,正是各自 所要辨明的。
  先说与止观心相近似的难陀论师的观点。在《成唯识论》中,指出其观点为“或复内识转似 外镜,我法分别熏习力故,诸识生时变似我法。此我法相,虽在内识而由分别似外境现。” [65]将此文图示如下即是:
  内识=能缘见分 ↓ 似外境现=所缘相分(似我法或假我法相)我法执(义境)
  由此即可看出,难陀论师的观点,与《解深密经》中止观心及所现起的所行影像几乎是一样 的、无有二致,都是由内识分别力为增上缘而现起的所缘。另外,论师还指出,这内识现起 的所缘,是似外境现,它体现了凡夫心识的特点,里头充斥着的就是一些妄执性的我法,这 在《解深密经》中举镜喻时,说镜中的影像,“而谓我今见于影像,及谓离质别有所见影像 显现。如是此心生时,相似有异三摩地所行影像显现。”[66]
  在凡夫或常人看起来,那镜中的影像,就似乎象是与镜质体隔别的影像,止观心识上的 所行影像,亦似乎象是与止观心隔别的影像,这也就是在凡夫看来的“似外境现”而实际上 它却是内识分别力转变出来的,是唯识的。
  所以,在《成唯识论》中进一步说“或转变者,谓诸内识转似我法外境相现。此能转变即名 分别。虚妄分别为自性,谓即三界心心所。此所执境名所分别,即所妄执实我法性。由此分 别,变似外境假我法相。彼所分别实我法性,决定皆无。”[67] 此文意亦可图示为:
  虚妄分别性的内识=能转变之分别 ↓ 似外境相现(假我法)实我法妄执(所分别,即义 境)
  那虚妄分别性的内识,由其分别力转变现起的似外境相,其内容是假我法,这表明现起的所 缘中,仅是一些我法的认识产物。一是把生命体当成是有恒常不变的我,且凡夫的心识,还 可把这能取的主观、变成与心识隔别的实所取来对褒,成为所分别的内容之一,其次是把器 世间的一切法都当成有恒常不变自体的实所取,于是,难陀论师将凡夫心识妄执的实我法搁 在一起,指出这是凡夫虚妄分别性的内识所转变现起的似外境相的具体内容,是所分别。而 实际上,它是离不开内识能缘的,它是假我法,一切法本来的真实,既没有恒常不变的生命 体——实我,也没有恒常不变自体的任何一法——实法,那所谓恒常不变自体的实我实法, 仅是虚妄分别的内识中的错误妄计执而已,一切有为法都是依因托缘 而起的,是无常生灭法。
  至此可以了知到,难陀论师的关于识之体用,是比较侧重于用的,因为识的生起必然是在于 分别所缘,而所缘又是内识的分别力现起的,所以,难陀的“识变”,是指内识能转变似外 境相——影像,其目的即在于透示出,这个内识,是如镜子一样的能变图景识,是影像门的 唯识。
  又另外的护法、安慧二位论师,对体与用之变化的诠释是这样的,如《成唯识论》中言“变 谓识体转△似△二分,相分俱依自证起故,依斯二分施设 我法,彼二离此无所依故。”[68]将此文意图示如下即为:
随喜 随喜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关于唯识学种子论的探讨
下一篇:法相唯识学概念体系研究

热门点击
  1. 关于唯识学种子论的探讨
  2. 试论阿赖耶识存在之必然性
  3. 唯识三类境与八识关系初探
  4. “识变”刍议
  5. 法相唯识学概念体系研究
  6. 梵本《唯识三十颂》研究
  7. 关于唯识学种子论的探讨
  8. 基测二师三藏义辨
  9. 见思惑
  10. 试论唯识佛法的因果同时思想及意义
中国•常熟 兴福禅寺 地址:江苏省常熟市寺路街148号 苏ICP备14022119号-1
Tel: 0512-52844489 Fax: 0512-52859227 E-mail: csxingfutemple@qq.com
   技术支持:佛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