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
一、原典:
1、高丽谛观录,《天台四教仪》一卷,《大正藏》册46。
2、良渚沙门宗鉴集,《释门正统》八卷,《续藏》册75。
3、宋志磐撰,《佛祖统纪》五十四卷,《大正藏》册49。
4、唐三藏法师义净撰,《护命放生轨仪法》一卷,《大正藏》册45。
5、门人灌顶撰,《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一卷,《大正藏》册50。
6、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二卷,《大正藏》册24。
7、隋代天台大师智顗说,唐代湛然整理,《维摩经略疏》十卷,《大正藏》册38。
8、三国时代吴康僧会译,《六度集经》八卷,《大正藏》册33。
9、大唐西明寺沙门释道宣撰,《续高僧传》三十卷,《大正藏》册50。
10、隋智者大师说,门人灌顶录,《金光明经文句》十二卷,《大正藏》册39。
11、元魏吉迦夜、昙曜合译,《杂宝藏经》十卷,《大正藏》册4。
12、陈隋国师智者大师撰,《法界次第初门》六卷,《大正藏》册46。
二、现代著书:
1、 董平著:《天台宗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初版。
2、 朱封鳌著:《天台宗概况》,巴蜀书社,2004年9月。
3、 李四龙著:《天台智者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
4、 心皓法师著:《天台教制史》,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初版。
5、 释大睿:《天台忏法之研究》,法鼓文化,2000年9月。
6、 印光法师著述,张育英校注:《印光法师文钞》,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5月。
7、 潘桂明、吴忠伟著:《中国天台宗通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初版。
8、朱封鳌著:《天台宗史迹考察和典籍研究》,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12月初版。
三、期刊论文
1、郭正宜成,《玄英《庄子疏》护生思想初探》,高苑学报第12卷,2006年7月,P267-284。
2、星云法师讲,满义记录《佛教对“杀生问题”的看法》,普门学报27期,2005年5月,P1-19。
3、李雅雯,《云栖祩宏护生思想“普化”与“实践”的呈现脉络》,国立成功大学中文研究所,1991年6月7日。
4、蔡淑芳,《 明末清初江南的放生活动》,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2004年。
5、陈坚,《论智顗的“生态放生”的启示》
6、王及,《中国佛教最早放生池与放生池碑记——台州崇梵寺智者大师放生池考》,载《东南文化》2004年第1期增刊,第145页。
7、圣凯法师,《中国佛教放生习俗的渊源及其流行》,上海玉佛寺,2009年。
8、李世伟,《戒杀放生文之研究--以莲池大师为例》,国立花莲师范大学民间文化研究所,2003年。
9、曹立铭,《关于佛门放生的思考》,《法音》杂志,2005年第四期,第35页。
10、《印顺法师谈放生》,《法音》杂志,2005年第四期,第39页。
11、林青玄,《放生护生环保》,《法音》杂志,2005年第四期,第37页。
12、《当代佛教放生的新思维:积极护生——以台湾为探讨中心》,台北市立师范学院环境教育研究所。2005年,著者不祥。
13、《汉传佛教放生的起源与仪规》,著者不祥。
14、明成满,《中国古代的放生文化》,中国民族报,2007年。
15、可潜法师,《〈国清百录〉与隋炀帝杨广的关系》,《法源》,中国佛学院,2003年第二十一期。
(责任校对:法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