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佛交流 > 般若之门 > 佛学文摘 > 天台

试述天台宗的一念三千

时间:2013-12-19 11:03:55  来源:  作者:怀进

内容提要:一念三千说是天台宗的中心思想,圆顿止观的观法大体。也是智者大师“说己心中所行”的法门,其重要性不亚于当年释尊在菩提树下所证悟的真理一样。所谓一念三千,即是吾人当下一念之中具足三千诸法,包容现象界的全体。心在迷时,含三千法,对之执着不舍;心在悟时,也含三千法,但对之并不起执,而视为方便,视为性德。心有染净迷悟的分别,但三千法不动丝毫。

本文以一念三千为题,从其思想渊源,形成体系,与三观三谛、性具的关系,到实践意义,作了系统的论述。
智者大师提出此说,目的教人观照当下一念之心,不论此心落于何种法界,都须就此一念观其实相即空即假即中。就生命的实践意义而言,有个抉择的必要。正如智者大师所言“行人当自选择、何道可从。”作为修学者来说,观照自己介尔一念心的功夫,正是决断离染的捷径。
作者怀进法师,中国佛学院讲师。
绪言
  诸佛出世的一大事因缘,为的是使众生悟入佛之知见。但因有情乐欲各异,根性不一,故佛以慈悲愿力,曲垂方便,开出了八万四千法门。然而法门虽很广博,但归根到底总不出一念之所摄。《华严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1]又云:“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阴,一切世界中,无法而不造。”[2]由此可见,一切法均不离心而安立,心既创造了快乐,也创造了痛苦;既创造了生,也创造了死。人们就是在这颗混乱、迷惑、没有规律、反覆无常的心之作用下,轮转六道,不得出离。因此修学佛法的入手处也就在于“观心”,因为心不只是一种经验现象而已,更重要的是具有解脱的功能,是修行之主体。智者大师曾说:“众生法太广,佛法太高,于初学为难;然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者,但自观己心则为易。”[3]
  为了进一步从实践的立场肯定观心之必要性,天台智者大师又引《大集经》说:“然界内外,一切阴入,皆由心起。佛告比丘:一法摄一切法,所谓心是。论云一切世间中,但有名与色,若欲如实观,但当观名色。心是惑本,其义如是。若欲观察,须伐其根,如灸病得穴。今当去丈就尺,去尺就寸,置色等四阴,但观识阴。识阴者心是也”[4]。此处既告诉我们心的重要,又指点我们修观必须“但观识阴”。以心统摄诸法之构成原理、因缘法则,使修行实践与诸法法性之认知达成统一。大师从开始注重观“一念心”,至后来发展成完备的“一念三千”说理论,不仅成了天台教观二门的枢机,而且成了天台学派的中心思想。它首次完整地出现在《摩诃止观》第五卷“十乘观法”的“第一观不思议境”之中,一出现就十分动人,进而成了《摩诃止观》的思想核心。章安灌顶大师曾就此赞叹说:“止观明静,前代未闻”,是乃天台大师“说己心中所行法门”。这里所谓的天台大师“说己心中所行法门”,正是指的“一念三千”止观法门。这“一念三千”说,是天台实相的精华,同时又是为人熟知的“绝妙好辞”和有名术语,一直在天台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喜 随喜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论智顗的“一念”范畴
下一篇:天台方等忏法略考

热门点击
  1. 智者大师的放生思想及其影响 ——兼对当前
  2. 《教观纲宗》之初步考察——试述《教观纲宗
  3. 澄观及其四法界论
  4. 天台六即说
  5. 《法华经》佛塔信仰初探
  6. 次第与圆顿止观法门初探
  7. 论智顗的“一念”范畴
  8. 试述天台宗的一念三千
  9. 天台方等忏法略考
  10. 天台宗的史前期——从慧文到慧思
中国•常熟 兴福禅寺 地址:江苏省常熟市寺路街148号 苏ICP备14022119号-1
Tel: 0512-52844489 Fax: 0512-52859227 E-mail: csxingfutemple@qq.com
   技术支持:佛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