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佛交流 > 般若之门 > 佛学文摘 > 唯识

唯识现观

时间:2013-12-21 21:13:13  来源:  作者:养辉
   [22]《俱舍论》卷23,《大正藏》卷,121c。
   [23]《阿毗达磨俱舍论》卷23,《大正藏》卷29,122a。
   [24]《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大正藏》卷16,485c。
   [25]《长阿含经》卷10,《大正藏》卷1,61b。
   [26]《长阿含经》卷10,《大正藏》卷1,61c。
   [27]《杂阿含经》卷1,《大正藏》卷2 ,2a。
   [28]《中阿含经》卷10,《大正藏》卷1,485c。
   [29]《大集法门经》卷下,《大正藏》卷1,230c。
   [30]《杂阿含经》卷5 ,《大正藏》卷2,35a。
   [31]《杂阿含经》卷10,《大正藏》卷2 ,66c。
   [32]《大般若波罗密多经》卷367,《大正藏》卷6,890b。
   [33][34]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卷466,《大正藏》卷7,354a。
   [35]《大般若波罗密多经》卷466,《大正藏》卷7,358c。
   [36]《大般若波罗密多经》卷478,《大正藏》卷7,423b。
   [37]《大般若波罗密多经》卷539,《大正藏》卷7,768c。
   [38]《显扬圣教论》卷16,《大正藏》卷31,560b。
   [39]《大般若波罗密多经》卷409,《大正藏》卷7,48b。
   [40]《解深密经》卷1,《大正藏》卷16,692b。
   [41]张志伟《康德》,《圣哲全传》下卷,686页,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年。
   [42]《解深密经》卷1,《大正藏》卷16,689c。
   [43]《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 ,《大正藏》卷16,485b。
   [44]《阿毗达磨俱舍论》卷23,《大正藏》卷29,121a。
   [45]《俱舍论疏》卷23,《大正藏》卷,741a。
   [46]《成唯识论》卷9,《大正藏》卷31,48b。
   [47][48]《显扬圣教论》卷20,《大正藏》卷31,583b。
   [49]《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11,《大正藏》卷31,746a。
   [50]早岛里《唯识的实践》,《唯识思想》,222页。世界佛学名著译丛67,李世杰译,华宇出版社,台北,1985年。
   [51]《摄大乘论本》卷中,《大正藏》卷31,143c。
   [52]《唯识三十论颂》,《大正藏》卷31,61a。
   [53]《唯识三十论颂》,《大正藏》卷31,61b。
   [54]《成唯识论》卷7,《大正藏》卷31,38c。
   [55]《摄大乘论本》卷中,《大正藏》卷31,143c。
   [56]《解深密经》卷1,《大正藏》卷16,689a。
   [57]《辨中边论》卷上,《大正藏》卷31,464b。
   [58]《大乘庄严经论》卷5,《大正藏》卷31,613c。
   [59][63]《解深密经》卷2,《大正藏》卷16,693a。
   [60]《摄大乘论本》卷中,《大正藏》卷31,137c。
   [61]《解深密经》卷2,《大正藏》卷16,693b。
   [62]《成唯识论》卷8,《大正藏》卷31,46b。
   [65]《成唯识论》卷8,《大正藏》卷31,46c。
   [64]《瑜伽师地论》卷36,《大正藏》卷30,486b。
   [66][67]《显扬圣教论》卷16,《大正藏》卷31,559a。
   [68]《显扬圣教论》卷16,《大正藏》卷31,559b。
   [69]《显扬圣教论》卷16,《大正藏》卷31,557b。
   [70]《解深密经》卷2,《大正藏》卷16,694b。
   [71]吕澂《印度佛学源流略讲》,215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
   [72]早岛里《唯识的实践》,《唯识思想》,244页,世界佛学名著译丛67,李世杰译,华宇出版社,台北,1985年。
   [73]早岛里《唯识的实践》,《唯识思想》,234页,世界佛学名著译丛67,李世杰译,华宇出版社,台北,1985年。
   [74]《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2,《大正藏》卷16,493a。
   [75]《摄大乘论本》卷中,《大正藏》卷31,140a。
   [77] 张志伟《康德》,《圣哲全传》下卷,690页,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年。
   [78]《摄大乘论本》卷上,《大正藏》卷31,133b。
   [79]《摄大乘论本》卷上,《大正藏》卷31,134a。
   [80][81]《摄大乘论本》卷上,《大正藏》卷31,134c。
   [82]《成唯识论》卷3,《大正藏》卷31,12c。
   [83]《成唯识论》卷7,《大正藏》卷31,39c。
   [84]《成唯识论》卷2 ,《大正藏》卷31,10b。
   [85]《解深密经》卷3,《大正藏》卷16,698b。
   [86]《摄大乘论本》卷中。《大正藏》卷31,138c。
   [87][88][89][90][91]窥基《大乘法苑义林章》卷1之末,《续藏经》卷97,800c。
随喜 随喜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唯识五事初探
下一篇:唯识学上色法的认识

热门点击
  1. 关于唯识学种子论的探讨
  2. 试论阿赖耶识存在之必然性
  3. 唯识三类境与八识关系初探
  4. “识变”刍议
  5. 法相唯识学概念体系研究
  6. 梵本《唯识三十颂》研究
  7. 关于唯识学种子论的探讨
  8. 基测二师三藏义辨
  9. 见思惑
  10. 试论唯识佛法的因果同时思想及意义
中国•常熟 兴福禅寺 地址:江苏省常熟市寺路街148号 苏ICP备14022119号-1
Tel: 0512-52844489 Fax: 0512-52859227 E-mail: csxingfutemple@qq.com
   技术支持:佛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