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佛交流 > 般若之门 > 佛学文摘 > 唯识

唯识学上色法的认识

时间:2013-12-21 21:42:50  来源:  作者:养辉
绪言
  有色、色法、色蕴,用现代的词汇就是物质现象。从三界来说,欲、色二界都有物质这种存在形式。物质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古往今来,人们都要面对着它,也引起了许多哲人的思考,乃至在西方的哲学史中,有所谓唯物、唯心之说。从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革命,物质所发生的作用越来越大,对其研究的程度达到了空前的地步。就知识方面来说,物质所呈现出来的知识面貌,是为基础知识,也是正确的知识,甚至决定着非物质研究途径所获知识的正确与否,并对其发生多方面的影响。随着人们对科学技术所带来的利弊的反思,这种状况有所改变。现在对生命科学、心理科学也引起了足够的重视,随着廿一世纪的到来,有人认为是信息革命的时代,还有人认为是东方文明复兴的时代。
  对于色法的讨论,就佛教中来看,占有了很重要的一个领域。因为在破斥外道我见、常见的时候,色法是一个重要的讨论对象,好象给予了他们有力的支持。其实,这是源于他们的错误认识。佛教对于色法的认识,经历了色、心不同到色、心不二的过程。如刹那灭义(无常)是一切法的共相,世间唯了心法刹那无常,有部唯成色相变坏念念不住,唯识摄境唯心,以心刹那成色刹那,义最圆满。[1]
  本文对色法的讨论,首先引入阿赖耶识种子理论,以此为基础而进行的。阿赖耶识所摄的种子,除作增上缘的业种子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作亲因缘的名言种子。色法,无论大种还是造色,都有其名言熏习的种子,其能熏习即是前六识的分别,通过“四大的理论”这种名言诠表模式而具体进行的,即名所诠义的问题。这样便成立了由习气增上而生现行的赖耶种子理论,亦即从依他起性的识体方面,来说明了色法。更进一步,在唯识观方面,从唯表象的唯识观行而言,色法只是作为所缘境的意义出现。由识所缘唯识所现,从能观察到所取空,进一步观察到能取亦空,由通达二取空无,同时便证得离言法性的圆满真如。这便是唯识的究竟归趣。
一、色法的定义与类别
  三界的一切法,佛法中分为五类,即色、受、想、行、识五蕴。在最初的生命形态中,叫做名色,名代表受等四蕴,指精神方面,此时的精神活动尚不能展开,故仅安立名字符号。最初的羯罗兰,将来发育成长为根身,属于色法。名代表识,即能的方面,而色即是所的方面,将来所有的一切活动、认识,由此二种识的行相而开显出来,是为一切宇宙万法,对于人类自身而言即是人生。
  所谓色法,规定有两点,一是变坏义,二是变碍义。所有的法都是缘生缘灭。从生命的历程来说,有生老病死的过程。从存在方面来说,有成住坏空的现象。这已是普遍的常识。常住不变的东西根本找不到,有之,亦是要彻底否定的。故符合变坏义,应是很自然的要求。关于变碍义,从物理现象而言,有空间的规定性,在同一空间,两物不能并陈,万物各住各位,条理不紊。如此才有色法的认识,若光影凌乱,色体杂陈,不但目不暇接,而且彼此莫辨。又若光光相摄,互遍互融的存在,则接近虚空的境界,五识也不能辨别。故立此二义,是为色的定义,亦即色的共相。
  相当物质现象的色法,具有不可入性的对碍性的特征。此物质现象又叫造色,由四大种所造故。大种为能造,其所造者就是所造色。总括大种与所造色就是色法。如论云:
  云何色蕴?谓四大种及大种所造色。[2]
  四大种指具有坚性的地界,湿性的水界,暖性的火界,轻动性的风界。大种称大有四义:一所依义,与诸造色为所依处。二、体性广于造色。三、形相大,大地、大水、大火、大风,相状大故。四、起用大,成坏世界作用大故。是故:诸大种名为大种,由此大种其性大故,为种生故。[4]。
  造色包括三类十一种,即眼耳鼻舌身五识、色声香味触(一分)五尘,以及法处所摄色。根以净色为性,简除浮尘根,浮尘根相当于生理学上的神经系统。根对尘境而言,是能缘,于识而言是所缘,故根有其特殊的作用。五根虽不为五识所取,但为意识所推知,它的性质是无见有对。
  五尘中色尘的性质是可见有对,声香味触尘的性质,是不可见有对。色尘的类别有三种,1,显色。谓若显了,眼识所行。详细分类有:青黄赤白,光影明暗,云烟尘雾及空一显色等十三种。显色的数目在大小乘论中,并没有决定的一致。2,形色。谓若色积集、长短等分别相。有长短方圆粗细正不正高下等色。3,表色。谓即此积集色生灭相续,由变异因,于先处不复重生,转于异处或无间或有间,或近或远差别生,或即于此处变异生,是名表色。包括取舍屈伸行住坐卧等色,指有所表示的动静状态而言。声尘亦复三种:1、因执受大种声,即内缘声,是有情身体所发的声,如歌声。2、因不执受大种声,即外缘声,是有情身体以外所发出的声。3、因执受不执受大种声,即内外缘声,是由有情身体和外界物件相击所发的声,如用手敲门声。
  香尘亦复多种,凡鼻所嗅知的都是香,如鼻所嗅知的根茎叶花果等一切香。也可分三类:好香、恶香、平等香。有两种解释:一说,悦鼻的名好香,刺鼻的名恶香,香恶平等的名平等香。一说,能够长养我们身体的名好香,反之名恶香,中性的名平等香。
随喜 随喜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唯识现观
下一篇:返回列表

热门点击
  1. 关于唯识学种子论的探讨
  2. 试论阿赖耶识存在之必然性
  3. 唯识三类境与八识关系初探
  4. “识变”刍议
  5. 法相唯识学概念体系研究
  6. 梵本《唯识三十颂》研究
  7. 关于唯识学种子论的探讨
  8. 基测二师三藏义辨
  9. 见思惑
  10. 试论唯识佛法的因果同时思想及意义
中国•常熟 兴福禅寺 地址:江苏省常熟市寺路街148号 苏ICP备14022119号-1
Tel: 0512-52844489 Fax: 0512-52859227 E-mail: csxingfutemple@qq.com
   技术支持:佛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