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佛交流 > 般若之门 > 佛学文摘 > 天台

智顗止观学说与张伯端性命理论比较

时间:2013-12-19 13:45:31  来源:  作者:申俊龙
三、圆融色彩与道禅合一
  智顗止观学说与张伯端性命理论之所以能够创立与发展,与他们在理论上的广泛吸收和创造是分不开的,这里着重分析比较二者各自和理论综合与创造的背景。
  智顗的理论是在适应南北佛教统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在方便法门的旗号下对佛教的各类经典和不同学说做出了折中,对南北各地形成的不同学风进行了调和,除了止观并重、定慧双修之外,其整体思想体现的融合特色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以《法华经》为“宗经”提出了“会三归一”的理论,认为“三乘”的教义最终都会归于佛乘,二,通过判教来调和佛教内部的各派思想,确立本宗学说为佛的圆满说教,其“五时八教”说使佛教的不同教义既有高下区别,有能并行不悖。由此可见,其止观并重、定慧双修思想既是其理论强调调和与圆融的产物,也是这种调和性与圆融性的代表。
  与智顗在佛教内部调和与圆融三乘和各派思想不同,张伯端身处唐末五代以来三角融合的潮流之中,他不但在道教内部倡导性命双修,而且对外宣扬“道禅融合”,为其性命理论寻找更为充分的资源。有论者,将其《悟真篇》、《禅宗诗偈》代表其在宗教追求过程中三个不同阶段的思想:始则出儒入道,倡以道教内丹为中心的三教归一论;中则出道入禅,以彻了禅宗性学为归宿;终则禅道双融二酿成一部独具特色的内丹说。[13]这是符合其思想实际的。张伯端在《悟真篇》者,先以神仙命脉诱其修炼,次以诸佛妙用广其神通,终以真如觉性谴其幻妄,二归于究竟空寂之本源矣。”明言须由道入禅为究竟。在《青华秘文》中,他融摄禅宗于内丹学中,强调炼精气必须真心真意,除却妄心。在融摄禅学的同时,张伯端也清楚地指出内丹所言真心与儒所言之心不同。认为内丹所说之心是无妄中生真念,以“真意”炼精炼气,二儒家所言真心是忠恕慈顺的道法之心。而佛家禅学所说的真心“放下六情,了无一念,性地廓然,真心自见,称赞其虚郭寂然又高明难测。”从张伯端对三角新型说的品评可以看出,其道禅融合的特色并没有使其丧失对道教性命说的自觉。
  智顗的止观学说,许多都是智者大师“说己心中所行之法门”,富有创造性。张伯端的性命理论更多地也是他自我综合创造的结果。前者的融合圆融追求与后者出入三教道禅融合的特色正是他们的创造之源和生命力所在。
【1】《摩诃止观》卷一上。
【2】智顗止观学说的历史发展,参见潘桂明《智顗评传》第四章第二节“三种止观,”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2月第一版。
【3】《摩诃止观》卷二上。
【4】《摩诃止观》卷三上。
【5】《摩诃止观》卷九下。
【6】李养正《道教概说》第159页,中华书局1989年2月1版。
随喜 随喜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天台宗的史前期——从慧文到慧思
下一篇:智者大师的般舟三昧思想

热门点击
  1. 智者大师的放生思想及其影响 ——兼对当前
  2. 《教观纲宗》之初步考察——试述《教观纲宗
  3. 澄观及其四法界论
  4. 天台六即说
  5. 《法华经》佛塔信仰初探
  6. 次第与圆顿止观法门初探
  7. 论智顗的“一念”范畴
  8. 试述天台宗的一念三千
  9. 天台方等忏法略考
  10. 天台宗的史前期——从慧文到慧思
中国•常熟 兴福禅寺 地址:江苏省常熟市寺路街148号 苏ICP备14022119号-1
Tel: 0512-52844489 Fax: 0512-52859227 E-mail: csxingfutemple@qq.com
   技术支持:佛圖網